close

4活動四[五國]

 

    大禮堂,兩面移動的大黑板,右邊大黑板的板座又放著一個小黑板,上面從左到右寫著五四三二一的字樣,似做獎懲用。黑板上除長條磁鐵外,別無一物,且擦得很乾淨。較奇特的地方是學生全部是側對黑板坐的,每組六人,共五組[中間只有一組],一邊三人面對著對面三人。[五年級的國語課

  鐘響,班長喊起立[因為各組座位靠得較近,因此學生站起來時,難免相互碰接,又因椅背是側向黑板,因此原地無法站,必須將腳移到椅子左邊才能面對老師,所以有點亂]師生相互敬禮後,老師用手指畫了一個圈來暗示,因此班長接著喊::向左向右向後-轉!學生一邊輕聲嘻笑,一邊轉向安排的方位,班長喊:敬禮,小朋友向四周的準老師鞠躬並喊老師好,四周響起小朋友好的回應聲,班長喊坐下,小朋友就座了。(學生長期坐在一個位置上,位置舒適與否自然會影響到其學習,面相對的坐法,不知其用意何在?事先安排向參觀者致意的必要性亦有商榷處。)

  [老師打開麥克風來,我們這堂是國語對不對,我看到有些人國語課本還沒有拿出來[換言之,有的小朋友桌上已經放著國語課本;沒拿出來的這時趕快拿出國語課本]請你拿出來(筆者不清楚國語課本為什麼要先拿出來,上課後,老師也許要做一些引導或者複習的動作,此時桌上應該是沒有東西的,課本應該是老師等老師引導或複習後才拿出來的。),還記得我們昨天講到國語的第幾課啊,第七課,第七節叫做"破繭而出",對不對(已經上過的內容,應該要先行複習才對,昨天上過的,今天完全不予理會,你如何知道學生是否已經學會,又還記得多少呢?複習極為重要,然而每每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現在請你怎麼樣,把課本默讀一遍,默讀好了請舉手,我看那一組最多最快,那麼我們就加分,好,現在開始。[小朋友開始默讀,老師行間巡視,但因位置太靠近,因此老師走動時會碰到學生的桌椅]……活動前應先說明活動的意義,先完成者可以做啥等,然而該師既未說明默讀要做什麼,而且竟然是用比賽來看看那組讀得快,結果影帶顯現的是先讀完的將手舉得高高的,形同先讀完的被處罰的怪異現象。

第二組兩名學生陸續舉手已經有人舉手,好棒喔,第二組好厲害。」(這兒的有人舉手,好棒等等,更是不知所云。老師強調快,學生不敢慢,不敢慢的結果是不去深究課文內容)[同學陸續的快速舉手。舉手的同學舉著手望望別組的狀況,並轉頭看看還沒讀完的同組同學]哇,第五組最厲害,第一組也好了,老師再看看:第二組也OK。」「[第五組最快所以+5…第一組+4,第二組+3…其餘兩組各+2」[老師邊說著,邊陸續在各該組的號碼下加上分數],老師在小黑板打完分數後,拿起麥克風,這一課在講破繭而出對不對?。什麼是繭?……」[老師引導學生並解釋題意

  老師:現在我要你們想想看:老師一面說著,一面從事先已準備好並放在桌上的一疊長條海報紙中挑出一張來,上面是用列表機列印出來後再剪貼上去的約手掌大小的彩色字體]從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師的愛心?」[老師將長條海報貼好後,老師對著長條紙將上面的字唸出來。剛剛我們說…,來,000,今天000表現得不錯喔(誰表現得不錯的說法也要注意,那表示他平時表現得不好,或別人今天的表現不夠好,都有傷人的意味在),[拿起另隻麥克風交給000」因為老師對他很有信心。[老師重述該生的答案還有呢?你們趕快找找看,剛剛不是有默讀嗎?」[學生趕快翻書尋找,一生舉手](老師在開頭時並未說默讀後老師會從裡面出題來考問大家,因此在默讀時,學生們因為老師要比快,所以只能儘量快,此處卻要學生去找剛剛默讀過的內容,似乎邏輯上有些欠通。文中的第0段第0行,你沒有試過怎麼知道呢?」「對。老師肯定其答案並複述一遍,再問:還有那裡?還有沒有那裡,那裡啊,想想看喔。一生舉手,老師拿麥克風給他。第三段的第三行,學生照著課文正在唸,老師突然說,,接著喔,對不起,我插嘴了,學生第一次上山會怕,老師說他會幫忙,對不對,這是老師的愛心。唸的學生拿著麥克風到前面給老師,老師繼續,他唸的對不對?學生答對,好,答案被他講走了,沒關係,待會還有其他的機會…」(其實老師心中是有固定答案的,其他的答案在老師心目中都是錯誤的,這也是有學生答到老師要的答案後,老師立即脫口說對,並不再讓學生繼續尋找其他答案的主因,但這樣做對嗎?學生從如此的做法中學到了什麼呢?可不可以是老師先將題目貼出,請同學分組從課文中尋找可能答案,並提出報告,接受質疑呢?如此一來,分組發揮功能了,學生主動學習了,學生學習報告了,學生學習互動了,如此做法是否較佳呢?是否還有與該師做法不同,但成效略似,甚至更佳的做準呢?,[老師翻著桌子的海報條,拿起一張貼在黑板上]:作者聽了阿忠叔叔的故事,有什麼想法?……(底下是與上題類似,用總共六道題目來考問學生課文內容的,應該是屬於內容深究的部份,但因默讀時採比快的方式,因此題目貼出後,學生都必須重新尋找相關答案,並舉手答出,直到符合老師的原意;中間沒有討論為何別的答案不夠貼切,沒有學生的互動,也沒有所謂的歸納綜合。該師的做法已經是在目前已經算不錯了,但正因這個不錯,才是值得檢討改進的地方。檢討改進必須針對著現實狀況,而現實狀況,筆者已經儘量的如實呈現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學活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