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教學檔案

    目前政府為了促進教學的專業成長,不止在推動所謂的同儕視導,也鼓勵教師製作教學檔案,網路上此方面資料(包括英語資料)多到難以勝數,然而大多沒有什麼價值。筆者以為教學檔案是證明自己努力和能力的工具,如果真欲推展,那麼最少應以逐字稿的方式記錄自己兩節課的教學,並針對自己的教學提出省思和檢討。少了這樣的資料,教學檔案只是虛應故事的紙上遊戲罷了。本章探討教學檔案的理論與實務。原係學術論文,資料已增補。

 

第一節 理論部份

壹.前言

  近年來,學校生態受到外界環境不斷的衝擊,例如家長教育選擇及參與權的增加,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社會團體的關注與批評等,必須革新求進的壓力大增,如何促發自主性的革新力量,以因應變遷,以提升競爭力,也成了學校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然而,任何教育的革新,最後都必須落實到教學的層面,都必須透過師生的互動來達成,都需要良好的教師去實施和推展。因此主動了解教師的素質,或要求教師證明自己的教學知能,也成為近年來教師們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主動了解教師素質的主要做法,以教師評鑑或視導為主流;證明自己的教學知能,則以教學檔案的建立為大宗。

前幾年(民國九十年左右)教師缺額正多時,教師甄試需要準備的項目之一就是教學檔案,美輪美奐的檔案,令人目不暇給,然而細究之,大多是無用資料的堆積。教育部目前正在推行所謂的「教學視導」,初期階段採取鼓勵的措施,自願的方式,希望藉此增加教師的互動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品質。視導需要成果,因此「教學檔案」也漸漸成為許多國小呈現教學視導成果的媒介。這些檔案平時難得一見,但大多會在運動會時,配合著展出。筆者藉著參加運動會之便,參觀過兩所國小的教學檔案,其中一校是:老師的教學檔案卷宗(很厚的檔案夾,一位老師一個),裡面只有一張校長和某老師對談的照片,貼在觀察後的建議表上,照片下則是幾行無關痛癢的建議。另一校則是檔案中放著該校教學視導的實施計畫,以及老師某一節課的教學計畫,加上一張建議表,如此而已。

之後曾應邀到某校演講,因為講題與教學視導有關,筆者商請借閱該校的視導成果,結果教務主任抱來厚厚的一本資料夾,全校教師均在其中。該校的資料較豐富,裡面有該校的視導計畫,以及視導相關資料,包括老師們自評表、教學計畫、參觀紀錄表(表格式的勾選)、建議等。其中有位老師的自評是93分,然後在自評表的空白欄位上寫著:「教學尚未成功,導師仍需努力」字樣。自評高達93分,可是卻說教學尚未成功,這是否代表著填表者自認教學已經很好了,可是還有進步的空間?如果是的話,那麼教學檔案正是促發進步的重要媒介。

教學檔案(teaching portfolio)的概念原係來自藝術家、攝影師、建築師等專業行業。從事上述行業者,會將能代表最佳能力的相關資料(圖、像、稿等)放在“公事包”(portfolio)裡,必要時將公事包一打開,即可展現其功力。教育界衍用這個概念,認為教師的專業能力可透過系統資料之蒐集(將之彙集成檔案,即portfolio)呈現出來,因內含具體描述的事實、且有多種來源的證據,因此足以令人信服。事實上,教學檔案早就超越了構築理論、或者探討理論上是否可行的階段,而在多方使用當中了,例如,在加拿大,教學檔案的使用已有二十年;在美國,使用教學檔案的大學也有近千所之多;而國內,則正在推廣中。那什麼是教學檔案?有什麼用?如何製作等,正是本文所欲探討者。

 

貳.教學檔案的定義

  什麼是教學檔案呢?近年來已有許多學者提出說法,筆者以括號表其要項,試舉數例:

謝寶梅 (1997):系統的將個人的作品做成一份資料,此資料可以清晰的看出個人專業進展的情形。[有組織、專業成長]

張德銳 (2003):教學檔案係對教師的教學知能、成長與成就,進行實際資料的蒐集,並將之組織化、系統化呈現之文件檔案,其中包括教師的省思與他人對話的記錄。〔組織化、教學知能、省思

羅綸新 (2001):教學檔案是一種教師用來表達教學理念、有系統陳述教學成就、經由不斷反省思考教學專業過程的資訊。〔有系統、教學成就、反省思考

Doolittle(1994)認為教學檔案是教師成果的蒐集品,它可以用以證明教師的才能 (talents)、展示教師的教學知能與技巧,它同時是教師自我反省的一項媒介。〔教學知能、自我反省

Printer (2001):教師蒐集能展現並證明個人優點及教學成就的資料。〔教學成就

Wolf (1997) :教學檔案是一份關於教師實務工作資訊的蒐集品,其內容可以涵蓋許多不同的資訊,如教學計畫、學生作業、教學的錄影帶或由視導人員所撰寫的正式評量…等,它可用以評量教學品質及作為教師自我反省的一項途徑。「教學品質、自我反省

 

綜合上述,可看出教學檔案是系統蒐集、展示專業、省思成效的相關資料。因此可將之定義為:「教學檔案就是教師個人在教學生涯中,有系統的蒐集及組織相關資料,透過省思批判,以證明和展現自己專業成長及教學知能的成果。」這個定義有下列要點:

一.教學檔案的蒐集有一定的時間,是在教學生涯的某個時段,只要有需要-例如接受評鑑,或者教師想成長時-,都可以進行的活動。

二.教學檔案蒐集的是與教學相關的資料:其內容包括教學理念、活動設計、教材安排、評量觀念、班級經營、親師生互動…等的統整性資料。

三.方法和過程是系統的:是有計畫,有步驟,也是目標導向的。資料的蒐集是長期、連續且逐步發展的過程。

四.重視省思批判:檔案最重要的是透過自己的檢討省思,以改善現況,加強效能,因此省思批判是核心的工作。

五.目的在證明和展現自己的專業成長和教學知能。

六.檔案是資料經過處理過後的成果。不是資料的堆疊,而是蒐集重要的、有價值的資料,然後加以整理編排,使之外觀美麗整齊.內容豐富可取。呈現是多元化的,舉凡錄音帶、錄影帶、照片、著作、書面資料(教案設計、學習單、學習成果、教學省思)、多媒體等等,都是呈現教學檔案的工具,而非只是單一書面資料。目前甚至有人使用網頁或部落格來蒐集和展現教學檔案。

上述的專業成長代表的是努力;教學知能代表的是能力;所蒐集的資料是要用來證明或展現的,因此必須強調事實和證據。綜合上述說法,教學檔案,簡言之,就是用事實和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之資料。「能力、努力、事實、證據」八個字就是教學檔案的關鍵所在。

 

參.教學檔案的理論基礎

  教學檔案的製作有其理論基礎,分析起來約略包括:

一.現象學的理論基礎:

()主體的意向性:教學檔案以教師為主體,有目的、有計畫的蒐集與教學有關的真實資料。

()重視生活經驗:教學檔案以教師所經歷過的,真實的教學情況為主要內容,這些內容經由教師的詮釋以產生意義。

二.符號互動論:

()教學檔案是教師在社會互動中,有意義的符號。在社會互動時,教師可就著與符號的互動,以及透過符號與他人互動,使符號具有意義和價值。

()教學檔案是教師社會互動下的產物:與符號互動的結果是事實的紀錄及省思;與同儕的互動則為了討論和切磋,以尋求發展。

()教學檔案是專業社會化的歷程:教學檔案不是蒐集一些資料就算完成了,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資料來進行專業對話,來取得專業上的共識,是持續不斷的專業成長的過程。

 

肆.教學檔案的功用

那麼建立教學檔案有何必要性呢?細究之,教學檔案的功用包括(李順銓,2001;陳惠萍,1999;鄒慧英,2002):

一.提供教學能力和努力的證據,俾供省思、討論、評價、或認可:是參加遴選,同事評論,更新合約,晉級加薪,獲得肯認的媒介。提供外界正式評鑑教師專業的重要參考。

二.留存優良教學方法、技巧和成果的工具:教師做了什麼,怎麼做的,沒有教學檔案將無從得知,好的教法或技巧也就無從留存。

三.增進教學績效,改善教學品質:教學檔案提供教學原貌,及與時俱進的紀錄,使教師可檢驗,討論,省思自己的表現,從而助益成長。

四.協同成長的工具:涵育一種教和學被珍視、談論、探究、持續改進的文化,並可以之為工具,共同討論切磋,有助於同儕的協同成長。

五.自我評估和自我省思的工具:許多檔案的擁護者認為這是教學檔案的最佳用途,蒐集教學資料可促使教師思考在班級中那些行為管用,那些沒用,在班級中做了什麼又為什麼做,可促使教師檢驗自己的活動和策略,並策畫未來的發展或改進。

六.長期、持續、真實評量的工具:檔案“允許教師…檢視在不同情境下,於不同時期所展現的真正的工作表現,那是別的評量方式做不到的”(wolf, 1991, p.8),亦即可呈現教師隨著時間而精進的狀況。

 

 

伍.教學檔案的類別

教學檔案最主要的用途有二,其一為證明,俾利決定(認可、求職、證照、晉級、加薪等);其二為成長,助益互動(事實和證據,自己可據以省思批判,與人可互動分享,均有助於專業成長)。

由於用途不同,類型也因而有所不同。依據檔案的用途可將檔案分為專業成長檔案,與專業證明檔案兩類。專業成長檔案主要是用於自己的專業成長,因此蒐集的資料著重於缺失的確認,現況的改善,也就是著重於可以努力以求進步的部分,因此強調的重點偏省思和批判,強調的是過程。專業證明檔案則主要用在能力的證明,因此呈現的資料著重於優點和成就的突顯,強調的是能力的專業表現,強調的是結果,是到目前為止的能力。茲將二者的不同列表呈現如下:

 

檔案類別

專業成長檔案

專業證明檔案

目的

專業成長用,強調努力與省思

專業證明用,強調能力和成就

讀者

自己或對己有幫助的同儕.專家

評鑑單位或未來雇主

結構

較寬鬆,教師決定

結構性高.有一定的標準

內容

可多樣隨性,教師自選

明確分類,選擇性呈現

歷程

自選目標,與自己、同儕、指導者共同針對內容進行評估改善

依規定或標準建立,並依已有類別和標準來蒐集或製作資料

優點

教師主導具彈性,有助自我成長

提供教師專業有效可信的證明

缺點

侷限於部分,無法顯現全面樣貌

自主性低,表徵勝實質.

 

陸.教學檔案的特性

  教學檔案不單只是教學資料的堆疊,它具許多特性(李順銓,2001;陳惠萍,1999;鄒慧英,2002),茲說明如下:

一.教學檔案具充實性與繼續性:教學檔案含教師和學生在不同時間內的作品,如教師教學的錄影帶、教具、及學生的作業或學習成果的樣本,它是不斷在充實,不斷在進行的資料蒐集和整理的歷程。

二.教學檔案具結構性和目標性:教學檔案並不只是教師札記的集合而已,而是必須依據目的來做資料的選擇,資料也因分層別類因此具有結構性。

三.教學檔案具歷史性與脈絡性:教學檔案是在一段時間內,教學相關資料的累積,這些資料與情境脈絡息息相關。

四.教學檔案具反省性:教師必須對其作為進行實質且深刻的反省與批判,缺乏反省的檔案,僅是資料堆積而已。

  五.教學檔案具協同性:建構一個檔案,必須蒐集與教學有關的他人資料,必須取得這些人的協助,例如同儕、學生、家長和行政人員等。

六.教學檔案以促進教師成長和學生學習為最終的目的:建構檔案的歷程,應以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及促進其學生的學習效果為焦點。

 

柒.教學檔案應包括什麼

陳惠萍(1999)、張德銳 (2003)、房柏成 (2003)均曾蒐集並彙整文獻,並提出教學檔案應含納的內容,詳細閱讀,可看出彼等的看法其實大同小異。為了方便讀者參閱,筆者且以分層分項的方式歸納如下:

◆基本資料

  一.自我簡介及照片

二.學、經歷:紀錄自己的學習經歷。

三.專長

四.興趣

  五.教育理念:對現行教育制度、政策下,自我對教育的獨特見解。對教育、對教師、對學生、對學習、對班級經營等的看法。

◆教學紀錄

  一.教學計畫:在每學期(年)開始前,對所任教的課程內容擬定行程。

  二.教學設計:針對課程內容,設計獨創的教學活動。〔最好是每學期針對任教的科目,都能有一節確實的設計、教學、省思,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老師的專業隨時間而進展的狀況了〕〔照片、教具等〕〔最好每個領域分開蒐集〕

三.統整或彈性課程:規劃、會議、課程、教學實況、照片、成果

四.主題課程:規劃、會議、課程、教學實況、照片、成果

  五.學習單:配合教學活動,提領兒童更有觀念架構的學習內容。

  六.多元評量:各種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到的評量。

  七.教學成效: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行為、學生學習後的成果展示。(學   習過程的照片、影帶或錄音;學生作品)

  八.專業省思:在每個教學過程的前、中、後,對自我教學提出肯定、批   評及修正。

  九.班級經營:經營策略、常規建立、教室佈置、班級幹部訓練及執行、班級特色(例如:靜思語、詩歌、扯鈴、勞作)、氣氛營造、違規處理、戶外教學、親師溝通、家長回饋

  十.學群合作:班群教學檔案規劃(班群共同規劃設計,此檔案是班群共通的,但是活動時的相片要出現的是自己ㄜ!)主題活動、統整課程教學、親師合作、班群行政、教學活動、會議記錄、多元評量、進修研習、學習角佈置、教師手記

十一.輔導紀錄:輔導特殊兒童的策略、進行、成效、修正等資料的建立。

  十二.親師互動:平常及懇親日中,與家長互動的資料;親師合作情形。

◆專業成長

  一.著作:發表過的文章、專題研究、書藉。

  二.進修:將進修的內容紀錄下來並要附上心得或看法。

  三.研習歷程:將每次參加研習的相關資料紀錄下來(日期、時間、地   點、演講人、研習內容、研習心得。)

  四.專業訊息:進修(進修證書、進修心得)、著作、演講(相片)、專長資料、得獎紀錄、教學研究、著作或文章

  五.獎懲:獎狀、記功、嘉獎。

  六.主辦活動:研習講師、活動負責人。

  七.他人回饋:藉由互相觀摩教學檔案,相互提出專業意見,以共同專業成長。

八.學生學習檔案:學習日誌、小書製作、學習單、作業簿、作品、成績單、闖關評量、真實評量、檔案評量

  

捌.發展檔案的指南:

  依據上述的項目加以分類後,即可據以發展自己的教學檔案,一般說來,在發展檔案的過程中,下列事項值得注意:

一.擬訂清楚且具可行性的計畫:類別可參考上述項目,自己再視需要增減,剛開始時因為資料不多,因此不必分得太細,以免有些類別甚至沒有資料。

二.發展前可先參閱別人的檔案,有了範例,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其形貌,及蒐集方式和內容。

三.主要目標在改進教學。

四.先蒐集隨手可得的資料,例如學生作業.學習單.家長告狀,處理違規等等,隨手記下所發生的事實是什麼、你怎麼做,成效如何,你的看法又是如何等

五.所有的事實都應說明清楚,所有證據都應解釋明白。

六.設計通用的資料格式(例如所有資料全部A4規格化)

七.注意美工、創意、和個人特色。最後結果應美編排版,並搭配圖案以增添光彩。

八.每一檔案文件儘量含納事實、詮釋、和省思批判,並試著用不同顏色的字體來呈現。用詞遣字淺顯易懂、文辭優雅。

九.進行深度反省:資料的蒐集容易,但只能看出做了什麼,無法反應作者的投入和用心,因此應有深度反省的紀錄,一方面助益成長,一方面證明努力。

十.不斷與同儕進行專業對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專業成長來自專業對話,因此在蒐集檔案的過程中,除應針對檔案內容或事實進行專業對話外,也應有此方面的紀錄和證明。

十一.修正與應用:檔案在蒐集過程中,應不斷針對描述的事實進行省思,針對當時的做法進行修正,並將其成果應用於實況中,以利經驗傳承。

 

  然而,上述要項仍嫌含糊,劉倩梅(95)認為在發展檔案的過程中三件事最重要,分別是「分類蒐集」、「隨手札記」及「深入反思」,其說法值得參考。

「分類蒐集」的項目在上面“教學檔案應包括什麼”中已做了初步的歸納,可視需要再做增減,開始時不必貪多。蒐集資料的實際做法是將重要的或有價值的資料,留存下來,這些資料包括教學計畫、學生作業、老師評語、觀察報告、同儕建議、學生信函、家長意見、獎勵卡、教具、照片、學生成績、學習單等等。

  「隨手札記」是檔案的核心、也是個人的獨特經驗或特色之所在。其做法是:隨時、隨手的記下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目前所見的檔案之所以大同小異,不痛不癢,無法令人感動,最主要的原因就在缺乏「隨手札記」。每個人的遭遇都不相同、想法也不一樣,「隨手札記」正是使教學檔案有血有肉的部分。然而,隨手札記不是隨意為之,而是有考究的,筆者前曾提及教學檔案重視八個字:「努力、能力、事實、證據」。努力和能力,均須依據事實的描述來呈現,再進一步用證據來徵信。其中最重要的是「事實」,每個人所遭遇的事件都不一樣,因此其價值也在這兒-可作為他人借鏡(優點的吸收)或借鑑(缺失的避免)的參考,也做為自己成長進步的依據。

事實的描述必須詳實具體(包括:事實名稱,以及事實經過-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於何時何地發生了何事?結果如何?你的想法或做法如何?為何發生此事?能否預防?有無較佳的處理方式等等),此種事實的描述必須經過訓練,或者必須蓄意為之(最怕的是不痛不癢的流水帳),然而熟悉後,其價值立刻突顯,既可讓人了解自己曾發生何事,如何用心、用力的謀求解決,檔案也成了具有個人特色及價值的成品。又因為事實的描述具體明確,因此,別人可了解檔案作者對某件事的看法和做法,必要時可參考之以解決自己的類似問題;別人也可提供自己的經驗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檔案作者做為參考。透過彼此的討論和分享,因此成長、改變也都有了可能。

  「深入反思」或稱為省思批判,是教學檔案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部份,沒有省思批判,則教學檔案只是資料的堆積。在紀錄事實、蒐集證據之後,解讀事實、批判現況是接下來的工作。筆者以為紀錄有五件要事:做了什麼(或發生了什麼)?怎麼做的(或怎麼發生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發生)?結果如何(成效何在)?能不能更好?前二者說的是事實;為什麼強調的是詮釋,揣摩其可能的造因;結果重視的是實施的成效,能不能更好則是省思批判,包括能否縮短、拉長、變化、更換、加個什麼、減個什麼、換個什麼等,以求成長進步。詮釋、績效、和省思沒有事實就做不到,所以事實的描述是根基。

省思批判有三個層次:技術的、實際的、批判的(歐用生,民84Zeichner & Liston, 1987):

技術的省思是對程序和技術的反省,關心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效果,例如學生成績不好,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來提高其成績。至於為何不好則不在考慮之列,也就是說此層次的省思對教室脈絡、學校、社區等都亳無疑慮的加以接受。

實際的省思:從情境的、理論的、機構的脈絡來省思教學行動、教學目標、教學結構等層面背後的假設。探討實際上碰到的問題或困難,例如學生成績不好,省思的是:理由安在?是因家境不好、家長不重視、學校制度、傳統文化、資源缺乏或者其他的原因?理論如何解讀這點,這種狀況如何改善?

批判的省思,省思的是道德或倫理的標準,用這些標準來審視實務行動,教學目標、活動或經驗,以及其情境脈都是可以質疑的,揭露潛藏於問題中的意識型態以導引改革。例如學生成績不好,是因教科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太遠?是因教師的敬業精神不足?是因城鄉差距太大?是教法不符學生需求?…

 

第二節        實務部份

壹.為何而作

  網路上能夠找到的有關於教學檔案的資料極多,包括製作的方法、範例、內容、功能、重要性、甚至在整理時如何美化(形式上要重視什麼,內容上又應如何呈現,以求突顯自己風格)等等,一應俱全。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資料呢?原因可能出在有人提倡,或者政府規定要有;結果呢?結果就是一窩蜂的大家都開始重視這個課題了,可是,網路上找到的資料跟教育界的其他革新相類似,形式重於實質,資料或許豐富,形式或許美觀,然而到底是為何而作?為誰而作?則仍屬人云亦云,甚至是不知所云。

每回參觀各項活動的成果發表會或檔案展時,都會看到大大小小、或厚或薄,各式各樣內夾檔案的資料夾,雖然琳瑯滿目,然而多數都只是無謂的,浮而不實的資料之堆疊,以及炫麗奪目的外表而已。筆者以為:檔案最有價值的地方在製作者的獨特遭遇〔描述的內容最少要有發生了什麼,如何發生的〕,以及因應做法或個人想法,那是他人可以借鏡,甚至溝通互動的地方。最沒價值的檔案是流水帳,或者人云亦云,與他人沒什麼差異的資料。筆者以為既然要有檔案,就要設法讓它發揮功能,否則的話,乾脆不要,不必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在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上頭。

 

貳.檔案現況的檢討

  筆者前面說過曾利用國小運動會的機會看過國小的檔案,其中檔案最豐富的學校,裡面有該校的視導計畫,以及視導相關資料,包括老師們自評、教學計畫、參觀記錄表(表格式的勾選)、建議等。筆者翻閱了一下,認為除了教學計畫外,其他的資料都不具有什麼重要性和價值〔換言之,沒有也沒什麼關係,那些資料只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已〕。只是該校教師的教學計畫與一般常見的教學計畫問題相同,別人看不懂-活動的進行方式寫得含糊不清,都是規定格式下靜態內容的呈現而己-因此無法進行溝通。再者,沒有實際教學的描述可以與原先設計的教學計畫進行比對,當然更沒有針對教學活動的省思與檢討了。只是單純的一份教學計畫,而且還是不清不楚的計畫,有何意義可言?如果檔案中只要教學計畫,那麼網路上一下子就可以抓下一堆了,不是嗎?或問,參觀紀錄表,和建議,難道也沒有價值嗎?目前勾選式的參觀紀錄表根本無法呈現教學實況,在沒有描述教學實況下,如果只要那張勾選的表,甚至不必參觀教學,只要三分鐘就可完成一張了,不是嗎?至於所附的建議,在沒有教學實況可以對照的情況下,只是不具價值的獨白而已,對教學的改善能有什麼幫助?沒有幫助,請問能有什麼價值?

  最近(98.4)再利用某國小的運動會,帶兩名研究生參觀其教學成果展,每個班級約兩平方公尺的桌面,加上兩平方公尺的立面擺放各班的教學成果,絕大多數班級,就是將三到五種的學生美勞作品稍為擺設一下,這就是教學成果展了。我們僅能得知老師曾經教了什麼,至於為什麼教?如何教?教得好或不好,根本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講難聽一點,這種成果展,一個星期就可以做出其所擺設的兩倍以上的成果,不是嗎?有位老師將學生的作文也陳列出來,是其中較特殊者,批閱得非常詳細。學生問及他們學校會要求學生在老師修改完作文後,重新謄錄一遍,再呈現出來,可是如此做法經常會被質疑老師不用心,因為未見到批改的痕跡?筆者以為可以考慮二者並呈,做法是將批改的原稿及重謄的資料選擇數人加以陳列,不必將所有的人都陳列出來。但要注意的是:批改本身不是目的(但可看出老師的認真程度),重謄亦非目的,學生因此而學會,或因此而改善才是重點。因此,如若呈現的資料可以看出學生的進步,這就是有價值的資料了。此次修改處,例如每段開頭要空兩格,下次作文時,學生已經會空兩格了,那麼老師的「能力和努力」就可經由資料的呈現清楚看出能力部分可由學生已改善缺失處看出,努力部分可由批閱認真中看出,不但有「事實」,而且還有「證據」。然而,此種資料卻極為少見,相當可惜。

  又例如,有些學校要求老師們在製作教學檔案時必須撰寫教學理念、班級經營哲學、蒐集研習資料、學習單,甚至班親會、學群合作等等資料,筆者不反對這些資料,但不應該是資料的堆疊,而是要進一步呈現這些是如何落實於實務中,例如老師認同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這個理念,那很好,但必須告知或說明是如何將這個理念落實於實務當中的;又例如,研習資料,不是將所研習時所發的資料夾放在檔案中就算完成,而是要告知,從中獲得了什麼?又如何落實於實務中?不止放學習單,還應包括為什麼設計?結果如何?如何改善?不止呈現班親會或學群合作的照片,然後簡單的寫上,幾年幾月幾日,就結果圓滿了;而是原初構思、進行狀況、結果檢討。最好再加上改善情形,例如下次開會因這次缺失的改善而進行得更順暢,結果也更圓滿,那麼你的努力和能力就從中突顯出來了。如果沒有這樣的資料,那,教學檔案無非又是一場製造無用文書的無謂遊戲罷了。

  每位老師的遭遇、狀況、想法、背景等都不一樣,所選擇的資料也不見得一樣,因此教學檔案具有獨特性、自主性、選擇性。然而,教師的職責、服務的對象相當一致,也因此教學檔案如能成為溝通的工具,那麼老師一職的孤立文化即能獲致某種程度的解決。筆者在教學現場,曾經多次發現老師們的慧心和創意,令人驚艷且佩服不已(部分資料呈現於教學成長一章中)。任何疑難雜症,都有人已經想出或找出較佳的解決方式了,只是未曾彙整,未能分享而已。蒐集整理老師創意的最好工具就是教學檔案。或問:目前已有教學檔案了,為何沒能達成此種溝通分享的目的呢?筆者以為呈現的方式不對,呈現的內容也不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參.檔案的基本資料

先談呈現的內容,學者們認為教學檔案應該包括的內容洋洋灑灑,令人望而生畏,還沒動手就已經手軟了,如若依其說法每樣都要蒐集,那得花費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加上量多且雜,欲再重視品質,也就相對困難了,因此筆者以為應該先確定一些基本內容,行有餘力再來旁及其他也不遲。那什麼內容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呢?教學檔案既然旨在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努力,要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努力,應先確定老師這一行的最重要職責或任務,那麼老師這一行的最重要職責或任務是什麼呢?筆者以為當然就是「教學」了,其他的任務都是伴隨著這個任務而產生的。因此即令是兼行政的人員,其教學檔案也應該先納入教學的相關資料,再伴隨著行政任務中的其他資料,因為行政工作原本即係為支援教學而產生。

可是「教學」一詞含意甚廣且含糊,能否再予以濃縮,筆者以為杜佑(Doyle, 1986)的說法值得參考,杜佑認為老師的最重要任務就是班級教學,班級教學的任務有二,其一是管理-與班級經營有關;另一是教學-與教學的計畫、執行、省思有關。但因班級經營的目標仍在助益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且從班級教學中即可看出該班的經營狀況如何,因此,教學檔案最重要且最基本的內容,應該就是教學的相關資料。筆者以為教師最少必須證明其教學沒有什麼問題(如能證明其教學卓越當然就更好了),證明的方式筆者以為每學期最少呈現兩節課的教學資料,科任就以任教科目為主,導師則以國語、數學為主。這些教學資料必須包括:兩節課的教學計畫,實際教學(附影帶,可以當場看,以進行比對,看是否與逐字稿相符)、逐字稿,以及省思與檢討。

那麼呈現的方式呢?筆者認為這兩節的資料,除了教學計畫外,還要有省思紀錄,教學行為的具體描述(事實,含做了什麼,以及如何教的,且應是逐字稿),對此教學行為的詮釋(為什麼要做,能否改善)以及最後的整體省思、如果重來等,並且還應加上相關的成果,例如教具、學生學習成效的證明等。至於其呈現方式,可以是一般的檔案夾,也可以是電子檔,或者自己的部落格。

為什麼要這些資料呢?從教學計畫的教學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學者對學生的瞭解,可以看出班級經營的痕跡-師生互動的慣例-,可以看出老師的理念,可以看出老師對所教學科的內容之深入程度,可以看出老師的教學策略,可以看出老師的座位安排-從而推估其教法;從教學計畫中的教學目標,可以看出該節的重心,以及老師對目標的掌握狀況;從教學計畫中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老師安排了那些活動,又準備如何進行這些活動。如若其教學計畫是人家看不懂的,或未能清楚提供上述資料,那麼我們幾乎可以很篤定的說,其專業能力有問題。

實際教學狀況,我們也許無法親眼目睹,然而,我們希望老師們最少能透過逐字稿告訴我們,該節的教學狀況究竟如何?從逐字稿中我們可以瞭解該師的計畫與實際教學的吻合程度,我們可以瞭解該師與學生互動時的遣詞用字是否適當,我們可以瞭解每個活動的進行狀況如何,我們可以瞭解活動間的轉換是否順暢…,而透過省思與檢討欄,我們可以得知老師對自己教學的看法如何,有無發現自己教學的優缺,準備如何發揮長處,減少缺失。

又在整體省思中,呈現的是老師如何看待自己這節課的教學,時間掌握狀況如何?學生秩序如何?活動進行狀況如何?目標達成狀況如何?在如果重來欄中,呈現的是老師如果重新進行該節教學,他準備如何改善缺失,保留長處?

除針對教學所提供的上述資料外,他還應該提供該節的學習成果,例如學生的成績,作業,學習單等相關的佐證資料,最好是附有該節的教學影帶,以便與上述資料做比對。

有了上述最基本的資料,那麼最少我們可以確定老師的「能力、努力」已經到達什麼樣的程度,而且不止有「事實」,還有「證據」。沒有這些基本資料,那麼其他的資料再多也沒用,而且還顯得虛幻不實,徒然讓人覺得該師抓不住重心,不知道自己的基本職責在那裡,浮上心頭的可能就是該師的專業能力是否有問題?有了這些基本資料,行有餘力,那麼再添加其他能佐證專業的資料,當然更能突顯用心,更能證明專業了。

 

肆.檔案基本資料的呈現方式

  上述教學檔案的基本資料,除了教學計畫外(筆者已經詳述其格式、內容及寫法),還要加上省思記錄。省思記錄有三個欄位,如下表所示:

原計畫

實際教學

省思與檢討

 

逐字稿

 

  原計畫指的是教學計畫中原先規劃的教學活動,將原計畫中的教學活動直接複製於此欄即可。實際教學係將教學時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以逐字稿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後與原計畫進行比對,看看吻合的程度如何;省思與檢討則是針對實際教學的每一活動進行徹底的檢討,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老師的教學能力[因為管理和教學息息相關,因此管理能力亦能於其中概見之],老師認真與否,功力如何?創意慧心等都可經由此舉而一目瞭然。

  此份資料係證明教師專業能力和努力的最基本資料,筆者以為一個老師在初期階段,一個學期最少要提出兩節課的教學計畫與省思紀錄,〔業經證明達到某層次者,則可在一定期限內不必再提供。]而不是像目前這樣,教學檔案的內容洋洋灑灑,內容大多言不及義,與旨在證明實力的資料沒什麼相關者,徒然浪費時間和精力而已。與其如此,不如實事求是的只要求上述資料。事實上,要做到計畫和紀錄是人家看得懂,而且教畫與教學極為吻合,老師就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甚至必須達到一定的專業程度了。不必威逼,不必強求,教師自然在進步中了。

  一.內容要深究

  網路上可找到許許多多與教學檔案有關的資料,然而就像筆者所閱讀的教學相關書籍一般,不值一哂,因為根本沒有搔著癢處。舉例來說,有些作者希望教師們蒐集已有的資料,例如學習單,請問蒐集學習單要做什麼?老師準備學習單表示什麼?老師認真嗎?老師專業嗎?還是什麼?如若只是要學習單本身,網路上大概一天就可找到上百張以上吧,那能代表什麼?如果檔案內有學習單,那你必得讓人家知道你在什麼情況下設計了這個學習單,準備發揮什麼功能,有沒有達成功能,原因何在,如何改善,有了上述資料我們才能確定:喔,這個老師確實是認真的,是專業的,因為情境的需要,所以他花了時間,費了心力以協助學生,而且將其成效做了檢討,甚至設法予以改善了。嗯,值得肯定。

  又例如,幾乎所有的網路資料都認為老師的教學計畫是必要的,可是如果單要計畫,一天之內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上百篇。有了教學計畫,但卻未與實際教學配合起來,從而發現教學的良劣優缺,以及改善之道,甚至設法改善,那麼要教學計畫做什麼?何況有些教學計畫根本就上不了枱面。

  筆者的意思是除非我們非常清楚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否則的話,寧願稍緩,等確定後再行動。因為從教育改革雷厲風行的推動迄今,多少良法美意,因為目的不明,方向不清,因此沒有實效,也因而無疾而終。這種狀況次數多了,換來的只剩下第一線的教師對改革的日趨冷漠和排拒而已(目前即是如此),從這兒即可概見新的措施要成功,謀定而後動,一舉中的,方為正途。那請問:要求教學檔案的目的何在?

  筆者再以網路上某學校要求的資料為例(隱其校名,免添困擾),該校要求老師提供的資料已經較其他的多數單位更為具體明確了。其中最重要的資料是「教學紀要及省思」,其內容包括:「活動紀要」,然後是「最成功的部分」、「遇到的問題」、「修正與建議」。格式還分甲、乙兩式。

    在教改過程中,筆者發現國小老師製造文件資料的能力極高,上級要求的資料他們幾乎什麼都可以完成,甚至無中生有都沒問題,而且還能做得煞有介事。問題是這些資料對實務的改善,專業的提升,能有什麼幫助?以上述學校所要求的格式為例,一節課的教學能用紀要的方式來呈現嗎?那老師提供的資料會是什麼樣的內容呢?筆者且來推測一下:「成功的地方」會羅列數點吧,例如老師準備豐富,學生興趣盎然,成效良好之類吧;「遇到的問題」則將會是無關痛癢的,避重就輕的提兩點吧,例如該節課實際的狀況是老師幾乎無法管控秩序,可是你想老師會寫下來嗎?當然不會,那他會寫什麼呢?可能是「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興趣」吧。因為班級結構的關係,班級教學本來就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興趣。提無法管控秩序,表示老師的專業能力有問題,當然不能寫,即令那是極為嚴重的事實;提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興趣,那是所有老師的痛點,所以寫出來無妨,不是嗎?那修正與建議呢?當然就是應設法兼顧學生興趣了,不是嗎?面面俱到,且表示老師已注意及結構問題,並已在設法改善了,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

  像這種教學檔案要求較為具體明確的學校,其結果都可能類此;那其餘要求不夠明確具體的學校呢?筆者推估大概是學習單、作業本、家庭聯絡簿、家長對老師的肯定等羅列一堆吧。然後是每個人都有層層疊疊的資料,看來壯觀又專業。其實都是表面作業,書面文章,沒什麼實質功用。

  檔案的要求來自別的專業,原初目的在用最簡單的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教學檔案亦應該如此。那可以用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呢?讀者也許會說像教學紀要,像學習單等不也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嗎?教學紀要描述自己教學的重要事項;學習單既表現自己的專業,且其成績亦足證明教學者的實力,不是嗎?筆者以為不夠!簡要紀錄無法確實呈現教學實力;再則,學習單固可看出教學者的用心和部分能力,然而,單純的學習單無法了解其設計的內容是否與所欲學習的目標相符,若能加上教學計畫,以及實際教學的逐字稿,再佐以學習單,那就真的能看出教學者的用心和實力了。換言之,沒有教學計畫及省思紀錄,其他資料再豐富也有不足;反之,有了教學計畫及實際教學的逐字稿,即令沒有其他資料也足以了解或證明教學者的能力了。

 

  二.呈現方式的實例

  那教學計畫、省思紀錄又應如何呈現呢?且以試教結束後,某生的部分資料做為實例,供讀者做為參考。

在此案例中,筆者已將其教學計畫中原有的基本資料、教學研究、教學目標等刪除,因為這部份資料筆者在教學計畫一章中已提及其寫法。筆者以為教學檔案既在證明自己的專業知能,閱讀檔案者對該班、該節的了解必然不如教學者,因此筆者以為教學者應先對自己[含自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學生、學習、甚至教師這行的看法等]、自己的班級[班級的環境、特色等的介紹]、自己的學生[學生的發展狀況、背景、生活經驗、已備知能等]、教材內容[應詳細解讀分析]、師生間建立的默契[班級的順暢運作有賴師生間建立的默契,因此老師最少應該描述該節會使用到的默契]等詳加描述,以助益閱讀者對該節、該班的了解。一方面可以檢視自己的理念、及對現況的掌控;一方面也可以協助閱讀檔案者,對該班、該節能有一個梗概的印象。上述是屬於教學計畫中教學研究的部分;其他關於教學計畫的其他的資料,請見相關章節,底下專論省思紀錄的部分。

  

  下舉實例,是節錄自筆者學生省思紀錄的部分內容:

 

原計畫

實際教學

省思與檢討

 (三)時鐘幾點鐘

   T:接下來是時鐘,大家

應該對時鐘都很熟

悉吧。各位小朋友,

現在改成小組作戰

隊形。進行第三道題

目。

  <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幾分?>

     (1)引導學生寫出算式。

     (2)學生討論,老師行間巡視。

   (3)抽點一組一位學生發表。

  <學生回答:5×1050所以是550分。>

    T:有沒有組別是跟他一樣的算法呢?那有沒有人跟×××不同的想法?請發表。

    T:大格是5分鐘,10大格就是50分鐘。

    T:所以1大格是5分鐘去乘上有幾格?

    S10

    T:乘起來後總是50分鐘,所以答案是550分。

……

(三)時鐘幾點鐘

T:全班念一次,預備,開

   始。

S: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幾分?

T:鐘面現在是幾點幾分。

S:五點五十分。

T:那假設老師以一格來算分鐘的話,一格是一分鐘,所以總共有五十格,是1×5050分鐘,對吧。

S:對。

T:如果換成以一大格來計算,一大格是五分鐘,總共有幾大格。

S: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T:總共是十大格。所以,一大格是五分鐘,十大格是幾分鐘?

S:老師,不懂。

T:一大格是五分鐘,現在總共有十大格,共有幾分鐘?現在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等等請人上台演算。

 

---教師進行行間巡視-----

 

1. 我的指導語下的不好,導致小朋友不懂老師要他們算什麼。

2. 有一個學生叫「劉明」,他們一直認為我叫他「牛鳴」,不管我有沒有叫對,都不應該附和他們。

 

<怎樣做更好?>

1. 身為老師的我應該要很了解這一題要問的是什麼,因為學生一直充滿疑問。「指導語」對於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好的指導語就能讓學生一聽就了解老師要的是什麼,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2. 我不應該回應他們,只要學生知道我是在叫他就行。

 

 

  (四)倒倒看 

    T:現在只剩三道題目了,大家加油!

 

  <一壺茶剛好倒滿7杯,4壺茶可以倒滿幾杯?>

 

     (1)引導學生寫出算式。

     (2)學生討論,老師行間巡視。

   (3)抽點二位學生發表。

      J學生可能的回答:

        a.7+7+7+728

        b.4×728

    T:有沒有人跟上面的同學是不同的算法嗎?舉個手。(請他發表自己的算法)

    T:誰的答案比較好?

    S4×7

    T:一壺茶可倒7杯,現在有四壺,所以74個,答案為28

    T:單位為「杯」。

(四)倒倒看

T:誰在講話?全班念一次,預備,開始。

S:一壺茶剛好倒滿7杯,4壺茶可以倒滿幾杯?

T:這一題要問的是什麼?

S4壺茶可以倒滿幾杯?

T:那一壺茶剛好倒滿7杯,現在總共有四壺茶,可以倒滿幾杯。大家在底下做練習,等會兒請人上台來。

 

-----教師進行行間巡視-----

 

T:我們請一位同學上台。怡婷上台寫算式。其他同學在底下也不要只顧看著上面的。

T:怡婷寫的是4×728,那倒底是4×7還是7×4呀?

S4×7

T:怡婷你說說看,是為什麼?

S:因為他可以倒滿七杯,現在有四壺茶,所以是4×7

T:怡婷說的很好,就是一壺茶可倒七杯,現在有四壺茶,所以是有四個七會等於28。單位是杯。

T:第三排加分。

T:憲明一直在講話,該不該扣分。

S:別組喊要;該組喊不要。

T:再給他一次機會,再講話的話,就扣那一組分。

T:(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向外走)你要去那裡?回來坐好。

1.憲明上課很愛講話,影響到我上課,因此我以扣分的方式來制止他的行為。

2. 到這一題的時候,班上的小朋友開始吵鬧了,而且難以制止。

3. 有一位同學在我講課講到一半,他起來說要上廁所的嗎?

4. 在這一題時,我找不到準備的圖片,有一點耽誤到教學時間。

 

<怎樣做更好?>

1.我應該上課前先規定好獎懲機制。

2. 應考慮放鬆的小遊戲,並讓學生活動一下。

3.應弄清楚該班的特殊規定,例如上課想上廁所。

4.我不應該太依賴圖片,班級導師有說過他們班已經是開始走入抽象思考期,可以自行想像。所以找不到圖片似可將圖片放棄,把教學延續下去,才不會造成全班都在看老師手忙腳亂。

 

從上面的教學片段可以得知:如此描述有助於我們掌握住教學實況,與原計畫的比對情形,可看出計畫良劣及應修應改處。而其省思和檢討,正是可以與己與人互動及對話的地方,事實就是這樣了,重要的是從該事實中,我們獲得什麼?又缺點部份可以如何改善,以免重蹈覆轍;優點部份可以如何加強,以求精益求精。教學計畫及實際教學是能力的展現,省思檢討則是努力的證明。省思檢討部分也是與人互動與分享的地方,例如其第二活動的“怎樣做更好”的一及二項,「上課前先規定好獎懲機制。」及「應考慮放鬆的小遊戲,並讓學生活動一下。」這兩個省思,閱讀者也許認同,也許不認同,都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平等互動,共同成長。

  又因教學活動的省思與檢討,針對的是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但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不錯,不代表整體就很好,例如老師說故事,學生都很專注,因此單就這個活動來說是不錯的;但可能費時太長,耽誤了其他內容的進行,因此整體來說是有問題的。因此,教學之後,還要再針對整個教學狀況做出總檢討,例如該生此節的整體省思:

 

  三.整體省思

 

()教具方面:

1. 教具要知道放在那裡:在教學時,因為找不到教具,而手忙腳亂,讓台下的小朋友不懂老師在做什麼,因而造成教學進度的落後。

2. 教具沒有用的很適當:教具中有一個道具是哆啦A夢,原本是要他們搶答外,還有就是上台時,要帶著哆啦A夢,但是我沒有注意到,所以這個教具就浪費了。

3. 老師讚美我的教具做得很用心。

()秩序方面:

1. 應該先建立班級的秩序規則:在教學前半部,比較好管理秩序,但是到後半段時,我就無法控制小朋友了,導致有一點點的吵鬧。

2. 確實做到獎懲制度:在獎懲方面,有確實做到。班上有位叫憲明的同學,上課很愛吵鬧,我原本是要把他們那一組給扣分的,但是他們那一排說:老師不要扣分,但是其他排卻希望扣他們分,因為他們目前領先,最後我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改過。

3. 可以在布題前,讓他們有討論的時間〔筆者批註的是布題前如何讓他們討論?要討論什麼,那應該是社交時間吧〕,這樣在上課時,他們比較能夠安靜聽課。

()時間方面:

1. 需要控制好時間:有耽誤到下課時間,而且學生的專注力本來就很短,我應該學會如何將最重要的觀念傳達到他們的腦子裡。

()教學方面:

1. 有設想到學生會犯錯的地方:像單位部分與乘法交換律的部分,加強他們的觀念。

2. 過於依賴圖片:身為教師不應該依賴圖片,教學最重要,就算沒有圖片也可以用畫的來代替,而且班上的學生已經會抽象思考了,教學的流暢度應該再加強。〔所以板畫相對重要

3. 要記得學生的名字:因為不太了解學生的名字,導致要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叫人有困難。

4. 不要隨學生起舞:學生一直想與老師聊天,引起老師的注意,我應該要制止,並且讓他們將注意力放在數學上。

5. 指導語需加強:學生都是聽老師的指導語來做老師要的動作,如果指導語下的不好,那麼學生就會不知道老師需要什麼動作。

6. 加強與學生的默契:學生和老師的默契需要再加強,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老師要的動作,學生能適切反應,教學就比較容易。

7. 有時應該請沒舉手的小朋友上台演算:有些小朋友沒舉手,有可能是害羞也有可能是不會,多叫那些沒舉手的小朋友,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也可能從中了解學生有那些地方不會,可當成教學例子。

 

  有了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教學者的教學狀況與其原先計畫是否相吻合,教學活動的進行是否順暢,活動間的轉換是否圓融等等。整體省思部分可看出他對自己整節課教學的檢討情形,此處針對的是四個項目,大抵都能依據教學的實際狀況(也就是可在實際教學的描述中找到整體省思的出處)。看了這樣的資料,我們可以有把握的說:該師的能力確實已達到一定程度;筆者要求的資料尚包括如果重來的話,教學者準備如何進行該節教學(此處未呈現該部分資料)。

 

  四.努力和實力的證明

筆者以為上述的資料:包括教學計畫、實際教學的逐字稿、對實際教學的省思與批判,以及對整節教學的整體省思,甚至是如果重來的話,該師會如何做法等資料,是老師證明自己專業的最基本資料,因此,我們特別舉例加以說明。

  檔案除事實外還需證據,以上述實例來說,最好是能將該節教學攝錄下來,附在檔案中,證明確實有此節教學,其逐字稿確實是依據教學影帶而來,因為教學影帶就是其教學的最好佐證,內中老師的努力及實力一目瞭然。努力部分例如教具啦,活動間的銜接啦,內容的精熟啦,與學生間的關係啦等,透過影帶都可獲得佐證;實力部分則是教法的流暢啦,秩序的管控啦,內容的精熟啦,講解的透徹啦,學生心理的掌握啦等都屬之。然而教學影帶每每涉及所謂的肖像權或隱私等,老師們非常忌諱其教學狀況因之而流出,那最低限度也應將該節的教具拍攝下來,請人拍攝幾張教學時的照片,然後附上幾名學生的作業等。

  除上述教學計畫及實際教學的資料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檔案中上下學期各兩節的教學,最好屬於同一領域(例如都是國語、數學);而下學期的教學檔案所呈現的正是上學期教學的改進和調整,如此做法最能看出自己的努力以及進步來。要不然,在慎重其事的擬訂教學計畫,並以逐字稿方式呈現教學實況後,對該節教學必然印象甚深,對自己在省思與檢討欄中的看法亦必因付出相當多的心血而印象深刻,如若在其後對自己的教學或省思有新的想法或見解,則可利用不同的字體或色彩,將之再註記於原先的教學活動或省思檢討欄中,並註上日期。這些新的想法或見解可能來自參觀別人的教學、與別人溝通互動、或者閱讀專業書刊,甚至是閱讀別人的檔案等。這種在原已完成的紀錄中,再添加新看法的做法,就是努力的最好證明。

  當然有了上述蒐集資料的經驗或過程後,老師們對細節的掌握必然更加敏感,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五.隨手札記

除上述資料係必備者外,有的老師還會提供能證明其專業的其他資料。在添加其他資料的過程中,筆者以為「隨手札記」的價值較高,因為那是教師的獨特經驗,是教師認為重要,且希望與人分享者。此種資料特別能突顯檔案所具有的個人、自主、選擇的特性。別人從此種資料中最能獲得專業上的助益,例如班級中有過動兒,家長找碴,或學生出狀況等的處理。再如班親會的舉辦,班群合作的經歷等,都是極好的題材。呈現此種資料時,要注意的是「事實」和「看法」要分開。

例如,老師很認真的參加了各項研習或進修活動等,在檔案中提及參加了什麼樣的研習,然後簡略的提及內容〔事實描述不夠清楚〕,可是我們無由得知他從中獲得了什麼〔未說明自己的看法或收穫〕,而後者卻是我們最想知道的,也是檔案作者最能證明自己功力的地方,可惜竟然放棄了這個難得的突顯自己的機會。

沒有經過訓練者,或者沒有特意提醒的檔案蒐集者,往往分不清事實和看法間的差異,而將之混淆在一起;對事實的描述也常有不夠清楚的狀況,雖然寫的很認真,但有點類似流水帳,讓人知道有這麼件事,但細節不明,無從知曉事實真相,也無由判定優劣良缺。筆者且以幾個學生寫的開學初的參觀紀錄做為例證,並以中括號及標楷體字簡述筆者看法:

 

「班級的秩序並不是很好,[這是看法,事實未見描述。]開學這幾天老師一直在整頓班上的秩序。[這句勉強算是事實,可是其描述卻是不清不楚,一直在整頓的一直是有幾次,整頓又是怎麼做做法呢?]。秩序不好的話,再認真上課,學生也吸收不了多少,所以老師一直認為秩序是最重要的。班上的秩序差到老師叫全班起立,五分鐘過後還是有學生坐在座位上。[這兒的描述就比較清楚了,說明了老師重視秩序的原因。以及秩序差的實際狀況]。有很多學生把老師說的話當耳邊風,也沒注意聽,老師就一直反覆讓他們起立、坐下,建立起彼此的默契。[這兒說明的是老師建立默契的方法,事實+省思=成長,此處可加上自己的看法,你認為老師的做法好嗎?為什麼你如此認為呢?這地方也是與人溝通切磋之所在。從其描述中也可看出這個老師有問題,他沒有什麼良方來建立默契,開學幾天了還在反覆起立坐下]

 

  「今天老師開始分配學生掃地工作,因為一個暑假沒有上課,櫃子裡有些灰塵,所以她教學生如何擦乾淨,她在事前已經把該注意的事項都告訴了學生(不要把地板弄濕、抹布要擰乾[這樣的寫法是含糊的將事實帶過,事實上,分配掃地工作是老師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此良師在分配時,會有很多考慮,可是如此寫法,我們學不到東西,因為並未精準的描述。較好的寫法應該是描述出老師是怎麼說的?注意事項是如何提醒的?任務是如何分配安排的?有沒有教導掃具的使用?如何教導?有沒有評估學生是否真懂等等。能夠這樣子紀錄,我們就可以據以論斷這個老師的說法是否妥當?分配是否周詳?什麼地方值得學習,什麼地方或應改進等。]

  

  前曾提及劉倩梅認為在蒐集教學檔案時,最重要的「分類蒐集」、「隨手札記」以及「深入反思」。筆者極為認同他的說法,「分類蒐集」意思很清楚,可是「隨手札記」應如何記?「深入反思」又應如何思?沒有弄清楚的話,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所蒐集的資料,可能還是無法證明自己的實力。上述實例主要在說明「隨手札記」時,不是將事情像流水帳一樣記下就算了事,應該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此處的說清楚包括應說明是什麼事情,以及事情的經過),並且還要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見,然後我們才能知道,喔,原來這件事是這樣的,原來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這樣的。然後呢?然後不止證明了你的專業能力和努力,而且你的紀錄成了溝通或分享的工具了,別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或有不同,因此彼此就可以針對著這件事情進行意見的交換,或者經驗的分享,專業的成長因而成為事實。

 

伍.結論

  教學檔案是展現個人專業,促發個人成長的重要工具。近年來頗受重視,然而可蒐集到的資料雖多,卻有所偏,筆者認為教學檔案的製作要注意八字要訣「能力、努力;事實、證據」。教師的職責是教學,因此教學檔案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資料,當然是力足勝任教學的事實和證據了,因此筆者以為教學檔案最少每學期應完整呈現兩節課的教學檔案,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這兩節課的教學檔案,應包括教學計畫與省思紀錄,且應以三欄呈現,除原計畫一欄外,中間一欄為實際教學的逐字稿,右邊欄則是針對著每項教學活動的省思與檢討。另外,再針對整節教學進行省思檢討。其他佐證專業的資料以隨手札記的價值較高,呈現時應注意事實的描述要清楚,並且清楚說明自己該事實的看法、意見、或檢討。

 

參考書目:

何希慧(2009)教學檔案在提昇升教師專業發展的建構與應用98.06.10擷取自http://vschool.scu.edu.tw/teacher/shihuei/topic/topic5/%B1%D0%BE%C7%C0%C9%AE%D7%A6b%B4%A3%AA@%B1%D0%AEv%B1M%B7~%B5o%AEi%A4%A7%AB%D8%BAc%BBP%C0%B3%A5%CE.pdf

李順銓(2001)國小初任教師發展教學歷程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房柏成(2003)國小學習型教師團隊建立教學檔案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德銳(2003):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檔案。國教新知,49(4)60-68.

鄒慧英(2002):教師評鑑與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學檔案。台南師院學報,35

131-154.

鄭宇樑(2000):國小教師建立教學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

183-225.

劉淑雯(2003)。教師建立教學檔案之實務與經驗分享。教師天地,12232-37

歐用生(1995)教師生長與學習。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

謝倩梅(不明)製作教學檔案教戰手冊98.06.15.取自http://140.128.55.25/user197/e_news/0008/%E8%A3%BD%E4%BD%9C%E6%95%99%E5%AD%B8%E6%AA%94%E6%A1%88%E6%95%99%E6%88%B0%E6%89%8B%E5%86%8A.doc

謝寶梅(1997):教育實習的基本認識。載於賴清標主編。教育實習(1-50)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綸斯(2001)。教學檔案與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科技與媒體,5712-21

 

Doolittle, P. (1993). Teacher portfolio assessment. 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Evaluation, 4(1). Retrieved October 23, 2003 from  http://edresearch.org/pare/getvn.asp?v=4&n=1

Printer, B. (2001). Using teaching portfolio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8(5) ,31-34.

Seldin, P. & Annis, L. (1991). The Teaching Portfolio. Retrieved  August 18, 2007, from http://teaching.uchicago.edu/pod/seldin.html

Wolf K. (1996).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teaching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6), 34-37.

Zeichner, K. M., & Liston, D. (1987).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s to reflect.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學專業成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