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畫的問題
活動一的教學者在所提供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指明該節主要是用來複習學過內容用的。其教案中所撰述的教學活動共分四欄,如下表所示:
教學活動流程 |
教學資源 |
時間分配 |
效果評量 |
用量角器測量指定角的度數,並填入直角,銳角,鈍角或平角 |
1.不同度數的角 2.量角器; |
十分鐘
|
學生能用量角器測量角度,以填入直角,銳角,鈍角或平角,並且能說明此四者的定義。 |
好,我們先撇開描述過的活動一,單單專注於教學者所提供的此一教學計畫,先看看這個用四欄來描述教學活動流程的計畫,你能想像教學者會如何將此計畫轉換為實際的教學活動嗎?[教學計畫是教學前將教學時要如何進行教學事先行諸於文,俾供自己以及他人參考之用,因此與實際教學愈符合愈好]?你沒有辦法對不對?因為太籠統抽象了,可能的做法太多了,直到你看了筆者的描述後,你才恍然大悟,喔,原來將此計畫轉換為實際教學是這樣的形貌。花費了偌多時間和精力設計出來的計畫,既然是籠統且抽象的,也因此不管是設計者或閱讀者都無法針對可能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檢討或謀求改進,[例如,依上述計畫可看出,教學者在設計時只想到要學生使用量角器,那就不會再去細思到分發的問題,操作的問題,行間巡視的問題,抽籤的問題,報告的問題,核獎的問題,你不會想到上述問題,那如何讓上述的每個問題都做到細賦精緻以達專業的水準呢?當然做不到,對不對?這也是筆者在觀察教學時,每每扼腕嘆息的主因,因為,因為,教學者明明可做得更好的,可是卻沒做到。]?那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幹啥呢?師資培育機構又為何要求學生撰寫這種沒法發揮功能的教學計畫呢[也因老師們此除了在師培階段會寫寫教案,應付一下行諸多年的儀式之外,其他時間都置諸高閣了,坊間所見的教學計畫,例如以往的亞卓市,或者思摩特的計畫大多類此,中看不中用]筆者以為主因在乏人探求教學計畫的撰述方法。
類似上述的教學計畫,筆者把它稱之為"靜態的描述",在以往-完全不知道教學計畫是什麼,應該如何撰寫的時代-或許曾經發揮過作用,但目前則不具什麼價值,因此有必要加以修改成符合目前需要的型態。筆者以為教學活動流程不應該是依據事先訂好的欄位,然後依序填入內容的靜態描述[如上述],而應改為依活動的動態描述,如筆者的觀察記錄所述[分發題紙;要求操作;抽籤上台;講述答案進行核對;舉手檢驗答對者;組長收卷等等],你怎樣進行活動,就怎麼描述[因此整個描述只要一個教學活動流程的欄位就夠了,頂多再加一欄備註;其餘欄位都可刪除,將其內容放在活動的描述中];
教學活動流程 |
備註 |
一.檢核學習成果:用量角器測量指定角的度數,並填入直角,銳角,鈍角或平角(10’) 1.分發題紙: 2.要求操作: 3.抽籤上台: 4報告答案進行核對: 5.舉手檢驗答對者: 6.組長收卷: |
1.黑板上書寫題目,底 下並貼上六張題紙 [教學活動流程下的 每個小活動再敍述 準備的做法。計畫時 應有"班級意象" 的能力,活動做出來 是何形貌,似可在腦 中親眼目睹;有經驗 者參閱計畫,也可在 腦中形成與教學現 場類似的形象] |
看了你的計畫,就知道你會怎麼做。不必猜測,沒有疑問[原計畫則需多方猜測,還不清楚到底猜測得對不對,因為不確定處很多]。如此一來,教學計畫就不再是應付上級或者應付觀摩的工具,一變而成溝通的工具,因為具體明確,所以擬訂好之後,可以做為與自己溝通的素材:這地方我這樣做是否妥當?如何做得更好?例如抽籤的動作,例如學生報告的動作,例如活動的說明等等;而且它也可以成為與人溝通的工具,別人看了你的計畫知道你會怎麼做,因此可以和他自己的想法或可能的做法進行比對和比較,從而產生實質的交流或互動;再者教學計畫也可成為教學者成長發展的依據,此時對學習內容轉換成教學的想法是這樣的,爾後可能因為觀念改變或對內容,學生有不同看法,而有了不同的設計,與此時的計畫比較起來就可看出自己的進步之處來[這樣一來,教學就不再是一年經驗的年資重複了];又因設計時的想法,在實際教學時可能不見得行得通,或者需要微調,使之更為合理更為順暢,因為計畫的教學活動流程具體又明確,因此在教完後,即可自行進行檢討或修正,俾利爾後教學的進行。凡此種種都在教學設計明確具體的情形下才有可能。一般來說,筆者後期的學生,其教學計畫與實際教學的符合程度可以達到九成以上,而一般老師可能連七成都不到,而且視寫計畫為畏途,[實小曾有老師提及:寧願教學觀摩,只要不寫計畫,即可略窺其顧人怨的程度],但實際上,沒有計畫何來專業的教學?何來教學成長呢?關於教學計畫,筆者曾為文整體討論過,例如教學研究的項目及寫法;教學目標的項目和寫法,目標與實際教學的連結,以及教學流程的欄位和寫法等等,因為篇幅甚長-筆者是用三個篇章來討論的-,以後有機會再上傳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