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學計畫-基本資料與教學研究

    設計教學是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然而,如同其他的教育項目,例如觀察能力、班級經營等,我們很少去探討或深究為什麼要具備此能力,又如何讓其發揮應有的功能。結果就變成了大家都認為重要,但除非必要,絕對不去碰觸的東西。除了師資培育階段外,現職老師大多視教學計畫如同雞筋,只有在教學觀摩時,聊備一格。然而筆者在教學的實務經驗中,卻發現它是專業溝通的重要工具,透過教學計畫即可了解老師的專業知能究竟如何。本章除探討其理論外,因編幅關係,因此將教學計畫的四個主要項目分成三章來探討,本章先探討其中兩項:基本資料以及教學研究。

文章標籤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章觀察方法與觀察紀錄

    學習教學的最佳方式是觀察實際教學;教學良劣的評斷依據是觀察實際教學;教學成長的最好做法是觀察實際教學,觀察教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然而,觀察教學絕非易事,不是書教久了自然就懂得觀察了,筆者的經驗是:絕大多數的教學從業者不懂得如何觀察教學,因此,無法得知教學良劣,遑論改善修正了。那麼要如何觀察教學呢?又要如何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讓他人透過書面即能推估教學實況呢?是本章所欲探討的重點,簡言之,本章探討觀察方法與紀錄方式,希望對現況的掌握和改善有所幫助。

文章標籤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章 微型教學-教甄要訣

 

文章標籤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章 怎樣教一節課

    前章述及一節課的教學流程,那麼將該流程真正用於一節課時,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是本章所欲探討的重點。分析起來,目前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大概有講述、分組討論、上台發表、看投影資料、問答、座位練習、看影帶、聽錄音帶等等,每種方法在進行前均應再析解成較有效的做法,例如「上台發表」,應該如何做較為有效呢?將實際做法紀錄下來,然後分析優劣,俾據以改進,必得有這樣的用心,教學才有成長的可能。

文章標籤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章 教學流程

    本章主要在描述一節課的教學流程。在指導師資生學習教學時,如若只有幾個原則要學生遵循,學生根本摸不著頭緒,不知如何著手進行。即令非常認真的做足準備,得到的結果也還是挫折和失敗居多,因此,筆者乃有構思流程,使學生能依據具體明確的步驟來進行教學,一方面提高成功的機會,一方面也易於改善修正。有此想法後,當然就是蒐集資料,揣摩細節,然後再與實際教學進行比對了。原先認為蓋聶的教學事件較為完整,然而試做之後覺得還有討論的空間;加上各領域教學出入甚大,要研訂一個通用的流程困難重重,最後終於得到差強人意的結果。用以指導學生,學生均稱其便;尤其在擬訂教學計畫時,更易著手;做出來的成果亦足讓人見識到教學的專業性。

文章標籤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章        教學

    本章分四節,首述教學的意義,次論教學的解讀,參說教學的要素,最後提及傳統教學的問題。為深入探究教學,繞了很大一圈後,重閱學者對教學所下的定義,感慨很深,沒錯,教學是引發學習的活動,學者早已提及,但為什麼筆者卻是在長時費力的摸索之後,才真正的有所理解呢?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章 教學實習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1 Wed 2014 10:33
  • 自序

自序

好像才一晃眼,在教育圈一待,竟然已超過三十年了。從國小老師變成培育國小老師的老師也有二十年了。觀察過的班級教學超過六百節,訪視過的學校超過二百所,沸沸揚揚的教育改革經歷過也觀察過;師資培育機構從師專,變成師範學院,再變成教育大學,最後成為一所普通大學的教育學院時,自己正身處其中。圈子裡待久了,光怪陸離的現象看多了,不能不對這些現象有些許的檢討,有些許的反省,之所以要在離開之時,留下一點點的心得和成果,主要是希望後人不必重蹈覆轍,不必重新摸索,站在筆者足跡的終點,即可大步向前,開創新局。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本書

班級教學雖是經常性的活動,然而其組織及運作卻一直像個黑盒子,使得班級教學很難有所成長。本書論及學習教學以及教學成長的各項重要議題,包括班級教學的解讀、教學計畫-含計畫內的各細項如教學研究、行為目標、教學活動等的格式和寫法;觀察紀錄、教學流程、解讀教學指引、微型教學(或教師甄試要訣)、教學檔案、教學視導、教學成長等。每項議題均經筆者探討過、實做過、甚至檢證過,每項議題均可接受公評及批判,更歡迎對話和切磋。筆者也相信針對「教學」所做的探討或實務,不能脫離筆者的看法。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組坐法,黑板擦得很乾淨。老師站上講台後,班長喊起立口令,老師停了會,接著點了下頭,班長喊敬禮口令,師生相互行禮,班長喊坐下口令。

  老師:各位同學,證嚴法師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右手豎起,伸出食指)他說我們人要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那麼你覺得這句話當中,那一個部份,跟我們這課課文很有關係?」學生紛紛舉手[此時字幕上出現:"引起動機"字樣),老師點了一個學生,生答:「口說好話。」「對,沒錯。那有沒有那位同學可以跟我們解釋一下,口說好話,和美言一句三冬暖(老師回頭望了並指了下黑板,才見上面板書有:"六美言一句三冬暖"的單元名稱;之前的影片沒照到此處。)的意思。」學生紛紛舉手,老師點了一名學生:「口說好話是說平時要多說好話,不要說一些髒話來罵別人,(螢幕上出現"試說大意"的字樣)美言一句三冬暖意思是平常要多說一些稱讚的話,讓別人覺得很窩心很快樂。」(最少也先破題,解釋說明題目的意思,再來閱讀一下課文內容,再來舉例以引起動機;舉的例子也應該是跟學生有關的,學生能懂的,而不是與學生無關的高來高去的-例如心想好意…學生的說明也可以請他舉個例,而不是高來高去的,例如讓人覺得窩心快樂的話,這樣子的說明似乎空洞又模糊。再者,試說大意也不是學生說過去,然後就完成了,最少讓學生知道是在試說大意,並請每個學生在小組中試說看看,再點一兩名學生來發表,最後再歸納綜合,並請學生再用自己的話語試說一遍看看,如此才算完整。))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