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組坐法,黑板擦得很乾淨。老師站上講台後,班長喊起立口令,老師停了會,接著點了下頭,班長喊敬禮口令,師生相互行禮,班長喊坐下口令。

  老師:各位同學,證嚴法師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右手豎起,伸出食指)他說我們人要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那麼你覺得這句話當中,那一個部份,跟我們這課課文很有關係?」學生紛紛舉手[此時字幕上出現:"引起動機"字樣),老師點了一個學生,生答:「口說好話。」「對,沒錯。那有沒有那位同學可以跟我們解釋一下,口說好話,和美言一句三冬暖(老師回頭望了並指了下黑板,才見上面板書有:"六美言一句三冬暖"的單元名稱;之前的影片沒照到此處。)的意思。」學生紛紛舉手,老師點了一名學生:「口說好話是說平時要多說好話,不要說一些髒話來罵別人,(螢幕上出現"試說大意"的字樣)美言一句三冬暖意思是平常要多說一些稱讚的話,讓別人覺得很窩心很快樂。」(最少也先破題,解釋說明題目的意思,再來閱讀一下課文內容,再來舉例以引起動機;舉的例子也應該是跟學生有關的,學生能懂的,而不是與學生無關的高來高去的-例如心想好意…學生的說明也可以請他舉個例,而不是高來高去的,例如讓人覺得窩心快樂的話,這樣子的說明似乎空洞又模糊。再者,試說大意也不是學生說過去,然後就完成了,最少讓學生知道是在試說大意,並請每個學生在小組中試說看看,再點一兩名學生來發表,最後再歸納綜合,並請學生再用自己的話語試說一遍看看,如此才算完整。))

師:「謝謝,那我們現在來看課文,老師有一些問題要問同學,請同學根據課文的內容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是:」(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海報紙-上面貼著電腦印出再剪貼貼上字的問題條,轉身將之貼到黑板上,單元名稱的旁邊。"並將問題唸了出來。)老師從眾多舉手學生中點了一生,該生答:「說話。」師:「很好,那我們現在來看第二題」(老師將後面貼有八個磁鐵-老師轉身貼問題條時,畫面上出現海報問題條的背面-的問題條,貼到黑板上,問題條上是"問題二:說話除了可以溝通想法之外,還可以表現出說話的人那些特質?")(老師準備的問題條相信必須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打字,要列印,要剪裁字跡,要貼上,要裁剪海報,要貼磁鐵,老師的用心我們看到了,但是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所製作的教具,貼上黑板上後,學生只要說幾個字,教具的功能就沒有了,那顯現出來的就不是老師的認真了,而是老師沒有考慮到成本效益,其思惟令人起疑了,因為如果學生只需答幾個字,那還需不需花費如是的時間和精力去製作這個以後也不會再用的教具呢?能否用其他方式來取代呢?有沒有效果類似或更好的其他做法可完成同樣的效果呢?用投射可以嗎?只用口問不要教具可以嗎?…學生已學了好幾年類似教法的國語課,到五六年級之後,可以由他們自己出題來統整大意嗎?也就是說:題目可以由學生來出,學生來問,學生來答嗎?而不是六年級了,一切都還要老師來主導,學生卻只能被動的回應。)老師唸出題目,並點了一名學生,生:「修養和風度」師:「對,沒有錯。那會說話的人,會讓我們對他有什麼感覺」(老師貼上問題三)點一生,「會讓我們覺得他很有禮貌,很有風度。」師:「對啊,所以會說話很重要,對不對?那說話對人際關係有什麼影響?」(老師一面唸,一面貼出問題四)點一生,「會說話的人,人際關係應該也會比較好。」(注意到了沒有,老師的題目都只點一個人回答,而且老師的回應都是對或好,好像經過預演一般;老師一提問,學生馬上舉手,老師馬上點人,學生馬上答出,這樣子的運作,請問別的沒答話的學生他有在學習嗎?他有學到什麼嗎?

師:「對,現在小組根據我們剛剛討論的內容,將它綜合成一段話,就是這一課的大意喔,來,小組開始討論。」小組圍在一起,又拿課文,又討論的,(螢幕出現:"本課教學主旨在指導學生明白說話的重要;希望透過有趣的語文教學讓小朋友在混移默化中學會如何說話"等字樣)隔了一會兒,師:「那,那一組要先發言呢?」很多人舉手,「好,第二組」「我們這組討論的結果是:說話是很重要的溝通工具,是會表現這個人的修養,所以平時多說好話,那我們的人際關係應該會很不錯。」師:「很好,還有那一組要發語呢?」「第三組」「平時我們靠說話來表情達意,所以說錯話很容易得罪別人,因此會講話的人一定會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吧。」師:「非常好,所以我們這一課的大意,大概就是這樣子囉」(螢幕上出現海報條上有大意:說話是很重要的溝通工具,又會表現我們這個人的修養,所以我們平時如果多說好話,人緣就會不錯。)(是有要學生討論,但結果並沒有呈現或記錄下來,結果發言的還是原先就比較聰明或能言善道的學生,那其他同學怎麼辦?學到了什麼?螢幕呈現的並不比學生說的高明,那還要呈現嗎?試說大意並歸納之後,最少要請所有同學用自己的話將大意試說一遍或說給旁座聽才算完整吧。

 

  螢幕上出現"生字新詞教學,下分:課前預習,提出新詞,師生共同討論,指導形音義等條目"師:「接下來我們要看這課的生字新詞,請同學提出新詞」(老師轉身將剛剛貼的問題條取下來,此時三組負責提出新詞的同學拿著準備好的新詞條,分別將之貼在黑板上。)「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該生點頭致意時,底下響起掌聲)該生介紹的是無懈可擊,懈字注音,底下是13/心。「我們要介紹的是懈,懈,心部13劃。課本的新詞是無懈可擊,無懈可擊的意思是沒有任何缺點可以讓人攻擊。我要造的句子是:這場世籃爭霸戰,雙方勢均力敵,守備幾乎滴水不漏,簡直無懈可擊,請同學補充。」點一名舉手的同學。「我要補充努力不懈的意思,它的意思是非常努力,不怠惰的意思」上台的同學鞠躬:「謝謝蔡同學的補充,我的報告完畢」底下響起掌聲。上台的同學回座,老師上台:「00造的句子相當不錯,不但句意完整,而且還用了三個成語(右手比3),希望同學能夠多學。來,接下來。」(學生有表現的機會當然很好,但是也要講求效果,也要注意流程,心部13劃,無懈可擊的意思,造的句子,以及補充等,就這樣唸過去,能有什麼實效其實是存疑的,那要怎麼做會較佳呢?筆者以為是值得討論的重要議題。這部份如果老師有提醒或要求,學生就可以據以學到東西,例如開頭的稱呼即是。至於老師的回應只是空話,句子不錯,句意完整,用三個成語等都可以再具體的說明或強調才對,只這樣子回應,唉…)「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掌聲)「我今天要介紹的是迥然有別」(迥字旁邊有注音)迥然有別,辵部5劃,迥這個字的意思是久遠,那"迥然有別"的意思是指兩項事物差別很大,請大家注意,(指著迥字)你們寫的時候這邊不是同,是同字少一橫」老師上台:「張同學他很細心,」(螢幕出現指導形音義字樣)指著迥字,這個字它很特別,它的右手邊是同字少一橫。…老師教迥字的寫法,一面寫,學生一面唸,豎,橫折勾…(此處的報告方式與前一字的報告有別,這就是筆者上面提到的流程,同樣的活動,流程最好保持一樣,學生據以遵循就不必再花心思去猜測下個動作應怎麼做了)另名同學介紹希臘的臘字。學生準備了地圖及風景圖片。解釋時將希臘的簡介唸了一遍,並解釋了臘月的意思。老師除稱讚他準備充分外,並請一名到過希臘的同學與大家分享旅遊見聞。(報告的同學確實是準備充分,只是這樣的報告能有什麼成效呢?老師請同學報告希臘見聞,表示老師對同學的關心和掌握,值得肯定。這個字的活動流程與前兩字又有不同。

一直能聽到外人對目前教學方式的不滿,但老師明明教得很認真啊!以此節為例,你能說老師不認真嗎?單單教具的製作就是項偌大的工程,不是嗎?但這是名符其實的老師為主的教學,即令是學生的活動都是只管完成,不計成效的。但目前教學被批評的也恰恰就在這點上。筆者接觸過的多數老師一直不清楚,自己是這麼的認真,這麼的敬業,為什麼還會受到他們認為不當的批評?筆者無法在和他們接觸的短時間內說清自己的看法,彼此間的互信尚有不足,加上也沒有實際教學行為做為依據。但有了上傳的教學影片-例如上面描述的教學實際行為,加上網路的發達進步,我們可以試著來碰觸這個問題了。

因為典範的轉移,我們對教學的定義也由以往的重視教,轉變成重視學。重視教的典範是老師認真備課,認真教學,認真指導,認真批改,認真給分,就盡了老師的職責,學生如果不會,那可能是學生有問題了;但重視學的典範則是以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學到了什麼東西,學得多好多快多少,來評估老師的教學。也因此,以重視教的觀點來衡量上面描述的活動,那麼老師是值得稱許,應受肯定甚至予以讚揚的;只是以重視學的觀點來衡量同樣的活動,那麼老師是需要檢討的,很難加以肯定的。重視學的觀點也使老師在角色和任務上與重視教的觀點有異,重視教的觀點老師是主角,處於主導的地位,任務是將規定的教材內容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傳輸給學生,例如上面描述的教學。但重視學的觀點,老師則成了配角成了媒介,學生自己可以做的可以學的都交給學生-他們才是主角-,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老師負責的變成了引發、指導、協助、支援、評量,學生則是用合作的方式自行去學習教材。以上述活動為例,舉例啦,提問啦,回答啦,歸納啦,加強成效啦等等,都可以交給學生去負責,老師只要營造氣氛,建立運作規範即可。

網路的進步,使得我們也能透過上傳的實際教學來分享及切磋對教學的看法,對於上傳者,對於教學者,我們感激也佩服,但在專業的追求中,針對事實的看法和意見則是無法容忍虛泛浮誇的,針對事實真切表達自己的看法,筆者以為是對上傳和教學者敬意的表現,也歡迎不同意見的交流和交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