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組的建立和應用
精進教學的最好方法應該是針對教學現場的直接解說和討論了。以往老師在班級中的教學就像黑盒子一般,外人是觀察不到的,因此要加以解說,就必須先將曾觀察過的教學轉譯成文字,然後再透過描述的內容來進行解說,費時費力之餘,還總有隔一層的感覺。網路發達後,這種現象在已得到了初步的解決。目前的網路上已經可以檢索到許多老師們上傳的教學影片,方便我們據以探討教學狀況-我的意思是有了影片之後,我們就可以將要討論的部位具體明確的指出來,讀者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們說的到底是什麼地方?甚至可據以判定我們說的對不對?說的有沒有道理?甚至提出個人看法和意見。教學將因這種溝通語言的建立,而成為可以相互討論和切磋的對象。甚至可據以建立一個通用的教學模組,使教學更有系統,更為完整。底下我就先以一個小影片做為基點,試著加以分析和解讀,並據以建立一個教學模組,然後再試著將這個模組套用到不同的教學影片上,讓老師們來思考看看此一模組的實用性及其可能的優缺。[臉書不適合長篇大論,所以我將篇幅縮短一些,並分準備,發展,綜合三類,每類再依序編號。部落格則只大分為準備活動,發展活動,綜合活動這三部分。]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知道四個故事使你想到什麼?但我們可以回頭來檢討鄞州交流時所見到的老師們教學的特色了。兩岸老師的教學其實非常類似,都是以老師的教為主軸的教學:老師蒐集了所有需蒐集的資料,老師講述了所有重要的內容,老師負責了所有想問的問題,老師決定了某人某事的是非對錯;你也會發現,兩岸都是依據教科書且以熟悉其中內容為主的教學。在他們的課堂上,學生是沒有自己想法和意見的,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的正確的答案。老師的教學都是經驗的累積,缺乏系統也不知目標。他們也沒有將較近的心理學知識用於教學上…
我納悶的是:為什麼蒐集資料的不是學生?為什麼講述內容的不是學生?為什麼提問題的不是學生;為什麼決定對錯的不是學生?如果學生已經認真預習了,那麼他們一定有一些想法,一些問題,為什麼上課時不讓學生先報告一下他們預習時的想法和問題,並以之作為上課的主軸?為什麼學生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樣的教學到底是教導了學生?還是限制束縛扼殺了學生的創意和看法?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觀小一第一週的班級經營,開學第一天,班級內外一堆家長,林老師開口後,家長走了一大半。第三節上課鈴響後,一個婦人站在我前方一個小男生的旁邊,充滿不捨的跟小男生說:「阿嫲要回去了喔,你不要怕喔,乖乖的讀書喔,好不好?」小男生眼睛看著老師,輕輕的點頭,婦人又再重復了一遍,然後…看著小男生沒有回應,於是她一步一回頭的慢慢走到門口,再回頭深深的望了小男生一眼,手一抬偷偷揮去眼角的淚水,然後毅然的…轉身離開。我腦袋轟的一聲響,眼角一熱…,原來,原來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人家的心肝寶貝,浮上心頭的是一個問號,我們憑什麼?我請教各位:我們憑什麼?我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來,原來教育的背後是一道莊嚴的承諾…
----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大學教授(姑且稱為林先生)在報上分享他的留學經歷(沒找到剪報,但印象深刻)。研究所的第一次考試,林先生把教授發的資料和講義記得爛熟,試卷上把教授的說法原封不動的寫出來,心裡也有一絲得意…沒想到試卷發回後,他發現竟然只有自己沒成績,以為教授漏掉了,特地跑去問原因?教授的回答讓他大受震撼,教授說你寫的都是資料上已有的,既然都是別人的看法,那怎麼給成績?(你懂意思嗎?你沒有自己看法,只是引用人家的看法,那麼即使給成績也只能算那個人的,因為那是他的看法。)你完全同意別人的看法,那麼對此問題你又有什麼價值和貢獻呢?(國內老師問問題是為了測試學生能否回答出老師設定好的答案;國外老師則是為了讓學生發表他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你看到這兩者間的不同了嗎?好,請問:那種較對?什麼情況下較對?我們尋求唯一答案的教法,會不會反而束縛限制了學生?在追求唯一答案的狀況下,我們愈認真,要求愈嚴格,對學生的束縛和限制也愈大,對不對?小學要求唯一答案或許還可接受,也是必要的過程;國中只做此要求己經有問題了;到高中還這樣做,那很可能就成了浪費學生學習時間,剝奪學生學習機會的禍首了。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你是認真的老師嗎?那你是在激發學生潛能,或者壓抑學生潛能呢?)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學第一週的班級經營就決定了這一年的運作是否順暢",書上是這麼說的。但因師院開學比小學慢約兩週,常會錯過這段最重要時間的見習機會,因此我特別要求修教學實習的學生就近到國小參觀一年級開學第一週的班級經營。問題是學生參觀了,我不能不也去了解一下,所以呢?…當時內人在國小當主任,我問她學校有無名師?她馬上給予肯定答案,我問她為什麼如此肯定?她的答復是:縣府規定每所學校都要到"歡樂宜蘭年"去進行校外教學,當時是內子帶隊,到現場後,該師班級(一年級喔)在老師簡短說明後,立即分赴各攤位參觀訪問,其他班級-含中、高年級-都只會聚在老師身邊,不敢亂動…。嗯,的是高手!
接洽好了之後(底下以林老師稱之),開學那天開始進入她的班級觀察了整整一週,眼界大開,功力大增…(有天內人回來時笑說:路過該班的老師都訝異的問她:怎麼來了一個那麼老的實習生?那是實習的第一屆)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師院任教的第三年吧,已經學會解讀了(學會解讀的意思是:對實小老師的教學就不再只是學習和請教了,而是會質疑,懂良劣了)。有次學校安排到實小參觀小五下數學的教學觀摩(師院與實小的默契是每學期安排一次教學觀摩,當時是兩節課連在一起;該次總共六班師院生,共約250人),題目我到現在還記得,"每邊五十人的大會舞方塊隊形,總共需要多少人?"題目是事先寫在小黑板上面的(用小黑板是為了方便再使用。教學觀摩時往往需要準備很多的教具,但大多用過即丟,很浪費,因此實小老師採用此法來減少浪費),老師將題目依序貼上(依序貼上的意思是老師先把題目寫在小黑板上,但不止一塊小黑板,因此寫好後還需將它依序排好,此時再依序貼上),並請學生唸過後。然後問學生懂不懂題目的意思?學生答復後,老師接著拿起大黑板上的小磁鐵,一個一個的貼成每邊四個的正方形,然後問學生每邊幾個(4)?總共幾個(12)?學生回答後(師問每邊4個應該是16個,這兒為什麼是12呢?)確定學生都明瞭後,師說:「請把白板(原先置放在書桌邊),板擦,和筆(每組一名學生負責携帶)拿出來,開始解題(佈題的時間前後不到三分鐘)。」[我的解讀功力在這兒派不上用場,因為其他的時間都是學生在討論。)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老師教學解讀
一。.準備活動(0.41-3.08)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上課後的感想
上週四(11月12日)應邀到某國小上了三節課。內人的同學還在國小當老師(底下簡稱林師),常邀請校外人士與學生分享經驗,不知從那兒得知我對印度數學有興趣,去年就請內人問我能否去跟學生見見面,今年一開學就又提出邀請。考慮到喉嚨問題(聲帶有點硬化,說話吃力,有時會走音),不敢答應。最後應邀前往的主因除內子力勸外;還包括:想了解自己解讀教學的成果能否用於實際教學?也想看看睽違數年的國小師生現況。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