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師院任教的第三年吧,已經學會解讀了(學會解讀的意思是:對實小老師的教學就不再只是學習和請教了,而是會質疑,懂良劣了)。有次學校安排到實小參觀小五下數學的教學觀摩(師院與實小的默契是每學期安排一次教學觀摩,當時是兩節課連在一起;該次總共六班師院生,共約250人),題目我到現在還記得,"每邊五十人的大會舞方塊隊形,總共需要多少人?"題目是事先寫在小黑板上面的(用小黑板是為了方便再使用。教學觀摩時往往需要準備很多的教具,但大多用過即丟,很浪費,因此實小老師採用此法來減少浪費),老師將題目依序貼上(依序貼上的意思是老師先把題目寫在小黑板上,但不止一塊小黑板,因此寫好後還需將它依序排好,此時再依序貼上),並請學生唸過後。然後問學生懂不懂題目的意思?學生答復後,老師接著拿起大黑板上的小磁鐵,一個一個的貼成每邊四個的正方形,然後問學生每邊幾個(4)?總共幾個(12)?學生回答後(師問每邊4個應該是16個,這兒為什麼是12呢?)確定學生都明瞭後,師說:「請把白板(原先置放在書桌邊),板擦,和筆(每組一名學生負責携帶)拿出來,開始解題(佈題的時間前後不到三分鐘)。」[我的解讀功力在這兒派不上用場,因為其他的時間都是學生在討論。)
剩下二十多分鐘(也就是學生整整討論了近六十分鐘,國小兩節課總共八十分鐘,雖然學生都沒下課,但我們就不要計較這點了;中間老師一直在注意學生動態,但不介入學生的討論…)。老師看他們聲音降低了,知道學生已有結論(你知道這兒的意思嗎?)規定再兩分鐘要結束討論,並請已討論好的組將白板反過來放在黑板下方(答案不見客,為什麼?),結束討論後,請學生椅子轉向前面,開始抽點小組來說明看法(後來老師提及:先發表者應該是解題不正確的;如果順序搞錯了,先叫對的組,那麼再叫錯的組時,他們只會鞠躬認錯,也就無法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了-注意到了嗎?連報告的順序都有考究)。小組報告時上來兩名同學,一人手扶或拿白板,一人說明。說明也是有步驟的,先向老師和同學問好,再說自已是第幾組的代表,姓名是什麼,然後再:「本組討論的結果是…」說明完之後,問其他同學有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可舉手取得提問權(老師在此過程中會伺機提問,以強調重點,或提醒學生關鍵點)如果說明者答不出同學的問題,可以拿求救牌,先向本組組員求救,無效,再向全班求救;再不行,再請老師說明(此點在這兩節沒看到)。兩組錯的上台說明後,再請對的一個組上台鞏固戰果,時間已接近尾聲,最後再由老師講評。結束了兩節課的教學觀摩。
教學觀摩完後,任教老師立即和師院生進行互動交流,並分享經驗。我看別人都沒問題,所以特別請教了幾個問題:1.學生分組學習,大概需時多久才能運作純熟?(每天練習大約需一個多月);2.兩節上一題,進度會不會太慢?(我們的進度比別班快一點點);3.成績如何?(比別班多一點點-後來私下了解是約10分-國小高年級數學平均因難度增加很多,所以多10分是很驚人的)4.學生喜歡嗎?(他們說每天都上數學也沒關係,因為好玩又有趣)。
當天回家後,我徹夜難眠,反省自己:之前任教國小十二年,有沒有誤人子弟?結果…結果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我認真的想把學生教好,結果我辛苦,他們痛苦,我煩,他們累…
王政忠說他教學生畫心智圖,從八月上到十一月才上兩課,我完全可以理解,改變學習型態並熟悉其運作,是需要時間的,不是隨便說說學生自然就會了,要像教教材內容那樣的教,然後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直到熟悉,中間老師要多方示範,多方鼓舞…。我後來又參觀了四次同樣題目不同老師的教法,為什麼他們選擇同樣的題目呢?而且教法也都類似?原來老師們是看得懂分得清教學良劣與否的…,但沒有一人有其成效…你知道可能的原因嗎?因為他們都是看著人家的教學樣態然後自己試著摸索的,結果形似而神異,你放不下原來的觀念和想法,結果還是強調求公式,還是急著告訴學生,還是怕學生犯錯。這也是我強調建立溝通語言和溝通平台的最主要原因。自己摸索的結果,對錯自己也不知道,結果…往往是傷痕滿身。老師孤立的文化不打破,對不起,教學很難有進步的可能,很難有前進的空間。
王政忠和張輝誠都願意把班級打開來供人參觀,我相信參觀者一定感慨很深,原來教學是可以如此生動,原來不同教法是會讓學生眼睛有光的…也一定會想嘗試著使用他們的做法看看,可是我相信成功者不會多,持續者也不會多,為什麼?因為你首先獲得的是蹣跚不前以及多方挫敗,他們看來運作順暢的做法,其實是經歷了多方的練習之後的成果,他們無法傳遞變更教法組訓學生的過程和經驗,那是需要親身嘗試親自體會,慢慢摸索漸漸改善的,除非你有一個團隊,相互扶持彼此打氣,否則你很可能寧願重回覆轍的…
也是在該師身上,我注意到分組教學的細節。實小老師較喜歡分組型態的教學,因為看多了也分析多了,所以對分組教學的運作也有了一點心得。看目前正在推展的分組型態教學,如學思達或學習共同體等,比以前生動且有效多了,但絕對不是照做就可達到類似成就的;絕對不是!網路上的教學影片可看到有演示者-甚至是校長或主任-初次和學生碰面,就想使用或示範分組教學-大多號稱所謂的學習共同體,真是不知從何說起…有的連白板都沒有,如何合作或討論了…上台報告也是隨隨便便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