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知道四個故事使你想到什麼?但我們可以回頭來檢討鄞州交流時所見到的老師們教學的特色了。兩岸老師的教學其實非常類似,都是以老師的教為主軸的教學:老師蒐集了所有需蒐集的資料,老師講述了所有重要的內容,老師負責了所有想問的問題,老師決定了某人某事的是非對錯;你也會發現,兩岸都是依據教科書且以熟悉其中內容為主的教學。在他們的課堂上,學生是沒有自己想法和意見的,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的正確的答案。老師的教學都是經驗的累積,缺乏系統也不知目標。他們也沒有將較近的心理學知識用於教學上…

  我納悶的是:為什麼蒐集資料的不是學生?為什麼講述內容的不是學生?為什麼提問題的不是學生;為什麼決定對錯的不是學生?如果學生已經認真預習了,那麼他們一定有一些想法,一些問題,為什麼上課時不讓學生先報告一下他們預習時的想法和問題,並以之作為上課的主軸?為什麼學生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樣的教學到底是教導了學生?還是限制束縛扼殺了學生的創意和看法?

  如果你注意的話,會發現:兩岸老師在上課時,學生都必須先通過安檢,確定他們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且把它們留置在教室之外了。上課時學生是不允許表現才智的,學生的創意必須受到限制,他們的想法在課堂上是會遭到打壓和束縛的。在老師看起來,學生懂什麼?他們只要聽就可以了;學生不要有問題,那會妨礙老師的發揮,也會浪費同學的時間。上課時老師希望學生就像木頭或者空瓶,不必有任何的想法和意見,只需等著老師用心用力的把它們填滿就可以了。學生只是班級的聽眾或觀眾,當然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才是班級的主導,不是嗎?你看到那些正值青春歲月花樣年華的高中生了嗎?因為老師認真的灌溉,積極的修剪,因此呢?…因此他們只好也只能漸漸的蒼白,慢慢的枯萎…你看到他們有高中生應有的活力和熱情嗎?有嗎?

  我覺得我們的老師都太聰明太勤奮了,因為太聰明,所以學生都被教笨了;因為太勤奮,所以學生都被教懶了。為什麼這樣說呢?你想想看:如果老師笨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經常的問學生,會經常的請學生來教他們,然後呢?然後學生就變聰明了;如果老師懶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經常請學生去幫忙找些資料,做些東西,然後呢?然後學生就變勤快了,不是嗎?很諷刺,對不對?我們請了聰明又勤快的老師,想方設法的把我們的學生教笨教懶。你懂我意思嗎?教科書啦,課綱啦都沒那麼重要,都沒那麼偉大啦;重要的是老師的心態,是老師的教法。心態不改,教法不變,教科書再怎麼增或減,課綱再怎麼修或剪,都是一樣的,也都只能是一樣的。就是這麼簡單。

  我解讀完四個老師的教學後,忽然有個想法:如果這四節課的老師都不說話的話,班級會是什麼個形貌呢?讓學生把上課時間拿來自己看書,自己交流,有問題再請教老師的話,會不會比老師準備那麼多講解那些多更好呢?我甚至假設:不要這些老師,沒有這些老師的話,教育會不會更好?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已提過他們的教學方式了,以現在網路的方便和發達,幾乎所有內容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如果找不到的話也沒關係,教育行政單位只要找兩三個競爭隊伍-現職老師不行的話,補教老師也無妨-,補助他們攝錄教材內容,上傳到網路上即可,他們講述的甚至可以比老師講的還好懂還精彩還完整,對不對?那還要只會主導然後測試的老師幹什麼?)。

  在網路上吸收或消化這些內容,可以不受時空限制,且可依據自己的需求,網路學習比在班級中更自由,更個別化,甚至更有效。也因此,網路時代如果還有班級,那麼這種班級當然和以往的班級不同,因為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勤奮又聰明的-以往或許不可或缺的-老師了,那網路時代的班級應是什麼個樣貌?老師的角色和功能又與以往有何不同呢?正是在職老師應該面對應該正視的問題,對嗎?在討論和考慮網路時代要班級做什麼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許可先試著不要以"我要教什麼?又要如何教"為著眼點(事實上,如果老師不會解讀教學的話,有沒有能力做到上述的著眼點,都還有待了解哩。)而試著以"學生應該學得什麼?應該如何學?"做為改變的起點。或者說,如果我的孩子在我教的班級中,我希望他學到什麼?我希望他如何學?想法這麼一變,心態這麼一改,教法必將隨之而改變,如此一來,也許…,也許老師在網路時代會變得比以往更加不可或缺也說不定哩。你認為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