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老師教學解讀

     一。.準備活動(0.41-3.08

       (1)開場白:同學們好,很榮幸能夠和鄞州中學各位學生共度一段閱讀的時光[這樣的開場白有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嗎?

       (2)引起動機:民初作家眾多,夏丏尊則被淡忘…今天探討"生活的藝術"[張師像在演講一般,正經八百的講述著,你可以看到老師蒐集的資料很齊全,問題是這些內容和學生有什麼關係?和學生沒有關係的內容會讓學生產生興趣嗎?那要如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關係呢?]

 

     二。發展活動

    (1)介紹語詞(3.08-12.04):師將該課重要語詞的註解或自己唸或請同學唸出[這個活動整整花了九分鐘的時間,可是竟是以如此乏味的方式來傳達的,學生已經預習過了,重要語詞一定已經準備過了,為什麼不交給學生來處理呢?為什麼不以較有趣又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呢?用字詞來解釋詞語感覺有點像以空賣空,因為沒有實物,沒有場景,你只能死記啊,例如掛褡(游方僧到寺院去投宿,把自己的衣鉢掛在投宿地的架子上,叫掛褡)這是什麼跟什麼嗎?又如白馬湖,老師提到裡面的春暉中學是他心目中的精神盛地,然後就只是學生就著螢幕上出現的字句把它唸出來,這是精神盛地應有的格局嗎?這能讓學生感受到為什麼是老師的精神盛地嗎?唉

               (2)朗讀課文(12.04-17.00)師叫了三名學生分飾旁白、弘一、夏丏尊朗讀課文至倒數第三節。[這整整五分鐘的活動,除三名學生外其他學生只能呆聽,完全使不上力,不能換個方式把其他學生也加入嗎?

               (3)閱讀任務(17-26.20)隨意分組,討論三分鐘,叫了兩名學生配合課文發表弘一為何為靈魂引路人?[老師的準備非常周延,例如同學的意見,網路的訊息等等,可是這個討論一樣的有以空賣空的味兒,學生的才華從其發表中可以看得出來,例如什麼藝術它來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弘一法師…入世又出世…可是似乎不著邊際;在這兒老師的意思似乎是要從上述同學朗讀的夏丏尊與弘一的對話中看出弘一對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的任何遭遇,從不挑剔,絕無不滿,然後讓學生討論我們可以從他的這些舉止中學到什麼?可是用語卻又不是如此清晰。我認為應該進一步討論又這樣的態度是對的嗎?對經濟或社會進展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等等?這樣一來根據教材又超乎教材不是很有意思嗎?可是沒有…描述到這兒…,似已足夠

 

  三。綜合活動(55-59.21)

    (1)講述:國文學習是讓一個人靈魂不死的學習[國文學習當然重要,但這樣的教學則讓人完全感受不到什麼靈魂不死,只覺得身心俱疲,只想要趕快下課去鬆口氣…]

                (2)全班朗讀課文最後部分,向白馬湖派作家群致敬[對所謂的白馬湖派作家群完全不熟悉,佔用下課時間,做此動作不知意義何在,又整節課上完,不知學生學到了什麼?]

 

  張老師的認真和學養都令人欽佩…,我懷疑這班學生是他原任教的學生,原因有二,其一他指定朗讀的學生,表現都恰如其分,不知學生的話無法如此精準;其二他的教學方式係以講述為主,也因此他請人發言時,學生就趕快低頭,希望老師別叫到自己,即令起來發言也是結結巴巴的,正是學生少有發言機會的班級之特色;他以講述為主的另一證明是分組是隨意的。描述他的教學有點吃力,師生間的互動有點生硬…,如果我是該班學生?大概會有些無奈,希望老師別叫到我,並且趕快下課吧…

  我不知道該節課的目標是什麼?我也認為張老師準備了很多資料,並且希望將之以最有效的方式灌輸給學生(有無達成則存疑),而不是以學生的角度設想如何協助學生從這些資料中獲取對他們有意義和價值的知能。如將我教學模組中的準備活動和綜合活動帶入他的教學中,應該有更系統更有成效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張全民;教學解讀;高中國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