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真相的商榷
昨天的聯合報民意論壇A15刊出了一篇董馨梅老師所寫,名為"學習歷程真相,大學控制高中?"的文章,她認為這樣的做法其真相是:「大學控制高中」。文章最後她有點氣話的說他們在高中會「適性」教學,但也希望大學能「揚才」教育。我喜歡肯說話願開口的老師,因為這樣才有切磋交流的機會,放在心裡,誰也不知誰在想什麼。可是她的文章似乎找錯了對象和目標。不管是大學或高中,在我看來,都是半吊子學者加上無能的行政機關所搞出來的勞民擾民愚民加上傷財制度下的受害者。我原本以為學習檔案還在研擬規畫,沒想到就要實施了。推甄出現的問題,透過學習檔案就能解決了嗎?大學入學在歐美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到了重視學歷的儒家圈-包括日本,韓國,台灣,大陸,香港等等-,幾乎沒有一個不出問題的。太過重視學歷的結果,再怎麼謹小慎微的做法,都會被放大來看,一有小瑕疵,就會受到太過度的討論和攻擊,結果半吊子學者加上無能的行政機關就只能把要求加高,規定加多…
最公平最便捷的入學方式大概就是一試定江山了,它的弊病已有諸多的討論和批判,所以後來改為多元入學,含繁星,測驗,和推甄,而這三種方式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批評。此次的學習歷程資料,依董老師的說法是高中生的備查資查被認為「華而不實」,「內容相似」,「疑似槍手所做」。足見董老師很清楚也很在意別人的這些說詞。我數度參加以前服務的教育系的推甄,老實說,有的資料確實有上述的現象。但學習歷程資料能改善這些缺失嗎?我存疑。我曾經細想過推甄的整個流程,老實說,我很同情那些參加推甄的學生。(底下都是我個人的看法,都是可以討論的。)參加推甄的學生,首先要決定的要參加那個學校的推甄,光這點就夠你傷腦筋了,你必須有一個約略的準據,知道自己可能有希望的學校,這些學校,算五所好了,你要的是有希望但很拼的,還是有點拼但希望很大的呢?不管那所,不管你上沒上,都會讓你有點後悔的。好,確定學校了,你在準備資料時又有煩惱了,規定是這樣,但會不會有人越界?評判者對越界抱持什麼看法?所以我要不要也越點界…再來是封面及資料的美化…所以你看到的資料,對不起,厚度,封面,美化的狀況是大異其趣,每個大學教授對之都有自己個別的看法吧。
在大學這些資料又是如何處理的呢?以我服務的系來說好了,資料總共算八十份好了,本系是分兩組同時來進行。每組四十份,分置某研究室三天,請各負責的評審前往審閱,你看到的資料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美有醜,這都沒有關係,問題是裡面的資料大多與未來的課業要求沒有任何關係的,裡面有什麼拾金不昧,各項競賽的名次-例如珠算比賽,體育競賽等-,服務社區的證明等等,你翻了半天也不知道誰會比較適合本系需求,但又不能不打個分數,分個高低。我們必須依據著高中生的資料來評分,我們受著高中生提供的資料所控制,何來控制高中之說?再說要提供那些資料提供多少資料等也都不是大學能規定或要求的,何來大學控制高中之說呢?此次要求的學習檔案依董文要花三年去編製,想想看那要花學生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啊?學生會有那樣的時間和耐心嗎?而且如同董老師所說:那對學習有幫助呢?還是會束縛限制了學習的興趣和意圖呢?一個不方便難評核的措施能持久嗎?這都是需多了解的,但卻就這樣要實施了。我們的行政機關真強啊!還是又只是另一種勞民傷財的無謂措施而已呢?
看完資料後,再來就是十分鐘的面試了,那又是另一個令人忐忑難安,疲累不堪的苦差。八十份資料分兩組,每組四十個人,每個人面試十分鐘,共需四百分鐘,加上出入的時間,最少七個小時以上,我們系上的老師必須全部參與,每個人都是叫苦連天,都想敬謝不勉,可是又不能不勉為其難。因為有四十個人,連續不斷的進來出去進來出去,一出去你就必須給個成績,一進來你就必須觀察聆聽,而且你根本沒有回頭再修改的可能和機會,可是學生的排序不一,差異卻很大,第五個和第十五個也許相差不大,但你打到第十五個時,你已經忘了第五個你是怎麼給分的了,你又如何有這樣的能力和把握確定自己是公平的,你只能說你盡力了而已。每次打完成績,我都必須設法才能平靜下來,因為負擔太大了。
學習檔案,需要面試嗎?還是只看檔案就可以了?看檔案有辦法確定它是真實的嗎?你都沒有造假嗎?可是又是誰來確定真假的呢?發現造假能怎樣嗎?前面推甄資所出現的「華而不實」,「內容相似」,「疑似槍手所做」,在學習檔案中有辦法處理和解決嗎?又是如何處理和解決的呢?
學習檔案能解決推甄時備審資料所出現的問題嗎?能夠不要面試嗎?還是它只是又一種不切實際的勞民擾民愚民加上浪費高中生諸多財物去美化資料的一種無關入學公平與否的措施而已?
大學控制高中?言重了,充其量大學和高中都只是也都只能是這個制度下,一個任人操弄的工具而已。
可是,還是要有入學制度啊,難道沒有較好的辦法了嗎?老實說,別人可用的入學方法,拿到太過重視學歷的地方都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而且只要出現一點小瑕疵就會被放大檢驗,搞得大家裡外不是人。較好的方法或許是每個人盡其在我的做好本位工作,然後試著改變升學為主的觀念吧。(我也知道這話有說等於沒說,但你不妨也試說看看你有什麼良方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