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師有給你們一個練習題對不對,回去做了沒?」(學生在底下低聲的回答做了)「做了喔,好,很好,」(手比畫著)(老師態度從容,臉帶微笑,講話快速,肢體動作很大,看得出極為認真及投入)[上面是開場白的部份]017「同組的同學檢查看看好不好,同學做了沒,沒有做的要叫他要做一下喔。」(老師大致走動巡視並看了一下各組)
(「回去做了沒?」「同組的同學檢查看看好不好,同學做了沒,沒有做的要叫他要做一下喔。」[評論:吳老師這兒的說法,除表示對學生存疑之外,都是讓學生無從回答或無法遵循的贅語,問學生:回去做了沒?這是真的問嗎?這需要回答嗎?即令需要回答,答案也很清楚,沒做也只能說做了,對嗎?那還要問嗎?"同組同學檢查看看",誰檢查誰?誰能叫自己的同學做什麼?上課期間,老師用語應具方向性,目標性及實做性,教學是有基本動作的,筆者的經驗使筆者認為:"起立、敬禮、坐下"這個常見的上課儀式就是教學的基本動作,筆者的要求是班長喊起立之後,老師即應收回教室的主導權,因為老師係班級中唯一的法定領導者,收回主導權後,有利於爾後教學的順利進行。班長喊起立後,老師即應就該動作做出回應,如若學生動作整齊迅速,其回應即為「好,大家都很有精神,動作整齊又迅速,等一下坐下時,請將椅子轉向前面,並調整一下座位,讓自己坐得較寬敞坐得舒適一點,請坐。」如果動作雜亂緩慢,其回應為:「我們可以更整齊更快速,請坐,重來,班長…。」請看看這兒的用詞,整齊迅速是看得到的,可以更整齊更快速是具有方向性目標性及實做性的。座位調整得較寬敞,坐得較舒適,是考慮到學生的生理需求。在開頭階段請學生將座位轉向和調整在分組時尤其重要,參觀教學時經常會看到老師採分組教學,但並沒主意到座位的調整,結果學生需側對著老師,老師講話時,他們還需偏著頭去看老師,這種小動作,就可看出老師是否注意細節了。從這兒可看出吳老師似乎不很相信學生,用詞亦含糊籠統。那可以怎麼說呢?也許是:老師有給你們一個練習題對不對,相信大家都做好了,那個練習題有些用語和現在的不大一樣,你們應該花了很多時間才把它做完,相當不簡單,也相當厲害。]
「好,都有做喔,那,等一下我們會有一些相關於課文的問題,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老師底下講義所附的內容當中,等一下我們開始的時候,你先把題目閱讀過一遍,知道老師要問什麼,再從底下的資料當中去尋找你的什麼?答案。找到之後,跟同組的同學稍微討論一下,時間到的時候,老師會請你上台發表」(老師在講話的當中有很多的手勢)(直接進入活動的說明)「這樣有問題嗎?」0111生答沒有。「沒有喔,好,那我們現在來看問題一」(評估用有問題嗎帶過)[大場面的教學,其活動說明最好事先用文字描述出來,以確定它具體明確且周延,並且應事先練習,試說幾遍。上面活動的說明似乎不夠清楚,例如時間到了之後老師要請誰發表?如何發表?要用麥克風嗎?要上台發表嗎?發表之後呢?對了如何?錯了又如何呢?發表者如何輪替呢?你看,上面的問題我們都不知道,他的說明不夠清楚,對吧?又說明之後要有評估,評估的做法是請學生來重述你的說明,能重述表示他有聽,而且聽得懂;評估不能僅用"這樣有問題嗎"帶過去,這樣的問法仍是贅語,因為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敢說,說了就表示自己沒認真聽,因此即令聽不懂或聽不清楚,在老師如此問法之下,亦僅能裝懂裝明白了,你看看,一個評估動作細想起來,都是有考究的]。(影片顯示白板上貼著一隻可愛的大蝸牛圖案,背殼用不同顏色區分,呈螺旅狀)0126「請各位同學看一下問題一老師要問什麼,不要講話喔,閱讀就好,在資料的第二頁的地方,會有一個文本資料,好,可以了嗎?」(看看同學,再問一次):「可以了嗎?」(同學們點頭表可以)(說明找答案注意事項)[你看,問學生可以了嗎?那仍是贅語,那要怎麼說較好呢?]
[投影在螢幕上的問題一:孔明所設下的空城計,內容是什麼?孔明說:「吾非行險,乃不得已而用之」,為什麼要用此計?][問題二:你覺得此計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這個計策有沒有破綻?如果有,是什麼?類似的計謀可再次使用嗎?]
[不管是蝸牛圖案也好,是事先備妥的問題也好,都可看出老師的用心。題目部分則有三個小問題,1.有些問題有些含糊,例如問題一的第一小題;問題二的第一小題;2.有些問題則答案已包含在題目中了,例如問題一的第二小題;例如問題二的第二和第三小題;3.而且個中題目也太多了,你要個別學生一次尋找這麼多問題的答案,嗯,有待商榷吧。不止如此,我以為最大的問題是題目沒有系統,也看不出對內容的了解有什麼幫助。因老師採學思達教法,學生將係以競賽的方式答這些題目,答完了,競賽完了,請問他從這些題目中學到了什麼呢?他可能只注意到本組得到幾分吧,只注意到自己有沒有答對吧,但他真的知道題目對內容了解的幫助嗎?老實說,我存疑。這樣的題目在最後的綜合活動,要摘述統整時,也很難整理得有系統有組織。我以為可考慮一次出一個問題(說明:你可能會認為如此一來時間將有所不足;其實,有的問題因簡單,可採搶答方式快速帶過;有的需時較久,則可讓學生看文本並討論,一次問太多內容,加上得分複雜,學習成效不見得就較好),而且問題應該依序排列,組合起來,可成為了解內容的重要依據。再者,可考慮使用心智圖來加以統整,使學生在上完該課之後,對照心智圖即對內容有梗概的了解。像這種描述事實的文本,一般會考慮使用諸如人事時地物,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等的方式來加以整理或組織,如果這樣的話,將之整理成心智圖會不會更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