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一的討論

 

學生係分組坐,每組五人[換言之,一人面對黑板,其餘四人則是側對黑板,一直到該節結束都是如此。]。黑板上,老師已貼上用小黑板寫好的題目:畫出下列各角的度數,並填入直角,銳角,鈍角或平角。[題目成分兩行貼在靠左邊的黑板上,題目下面則是六張A4大小的紙,左邊黑板四張,右邊兩張;是要讓小朋友上台解題之用。

學生的坐法沒有固定的方式,也無所謂的好壞,要看教學的活動而定,既然分組就應發揮分組的功能,然而觀察該活動-,甚至該節活動,分組似乎沒什麼作用。又分組時有的學生必須側坐,側坐不舒服,因此老師應該依教學狀況調整學生的坐椅-例如寫作業時椅背面對書桌,聽講或對答案時椅背應轉過來面對黑板。然本節活動中老師並未注意及此。實小老師喜歡使用小黑板,因為可以重複,該活動中黑板的字夠大也夠清楚,足見老師的用心[用小黑板寫字其實相當費工)。A4的題紙在後面根本看不到上面的題目-即令鏡頭拉近都看不到-有無必要值得商榷,原因在貼上去要費工夫-最少後面要貼磁鐵-拆下來也要費工夫,拆下來後還要整理,觀其後來的動作,更覺可再商榷

 

影片開始時老師正在數著手中拿著的一疊題目紙,並拿到各組分給學生;各組都拿到並分發下去後,老師問:有沒有人沒有拿到啊?確定學生都拿到後,老師:好,拿到之後就可以開始操作了。老師看了看學生,又再整理待會要用的教具[一般來說,實小的教學觀摩因為陣仗極為驚人,因此老師們都會特別準備多樣教具,並呈現自己最好的教學面],有名學生舉手說沒拿到題紙,因此老師拿了一張題紙走到該組去給他。 

教具的收發應建立流程,但該班似乎沒有。又活動開始前,老師應先說明該活動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做完可以做什麼等等,但影片中並沒有這些,。沒有了這些學生只能呆等老師的指示。筆者要求學生要把整個活動想清楚並試做幾遍,以此活動為例,學生必須先說明該活動的流程,例如:「等一下老師發下去的紙條跟黑板上的題目一樣,拿到的同學就可以動手操作,先做完的同學可以…,等同學都做得差不多了,我們再一起核對答案。這樣清楚了嗎?好,第五組的一號,請問老師剛剛說什麼?對,拿到紙就可動手操作,先做完的同學可以…,現在請每組的三號同學到前面來拿學習單。」筆者要求整個活動要完整說明,說明時學生必須注意聽,因為還會有檢核,以了解學生是否清楚作業流程,有了這些動作之後,底下的活動就可以順利進行。又,影片不是從教學的最開頭開始的-沒看到老師在上課後的收心動作-,既然要攝錄,就應該錄製完整的教學。

 

學生都在操作時,老師繼續整理教具[花了約一分鐘],整理告一段落後,老師快步走到一名似乎較有問題的學生身邊,指導了好一會;接著抬頭看了看各組,並開始巡視各組作業情形,中間並在幾名學生身邊稍稍停頓了一下,看了一下。老師巡完各組後,又快步回到較有問題學生身邊,繼續指導了一會。之後,老師回到教室前面,說:已經完成的請舉手。」[約有八成多的學生舉手],於是老師拿起桌上的籤筒[竹筒,裡面有許多籤條,上面應該是學生號碼。]說:在等待未完同學時,老師要來抽籤,請同學上台答題,因為黑板不固定,所以寫答案時不要太用力以免黑板滑動……」[抽籤時,不是抽到的就上台,會因抽到的學生還沒寫完,或者想抽女生卻又抽成男生而重抽

老師是很用心的準備了許多教具,活動也有變化,因為不是在原班[是在特別為教學觀摩而準備的大禮堂上),因此雖然不應在此時整理教具-老師的心思在上課時應該全部放在學生身上-但尚可接受;只是行間巡視的動作還可以再考究。一般來說學生在活動時,老師都應該進行行間巡視,行間巡視的動作有二,其一是確定學生已經開始動作了;其次是指導或糾正。所謂確定學生已經開始動作了,意思是:學生開始動作後,老師應掃視幾遍學生-甚至應前往各組快速的巡視一遍-以確定每個學生都已開始動作了。如果沒有此動作的話,會因學生或者沒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未能及時開始,又不敢求援,結果延誤了爾後的班級活動,甚至引發違規的發生,此時如能花一點時間及時處理就可避免此狀況的發生。指導或糾正的意思是老師走到每組看看同學的動作狀況,不會的加以指導,會的予以嘉許,違規的加以糾正。但時間都不應超過二十秒鐘,如果時間稍長,老師還必須隨時注意其他組學生的狀況,以便及時制止違規的發生或漫延。又學生為主的動作-例如做習題或寫答案等-一定會有快慢,因此要事先說明先做完者可以做什麼,否則學生因為已經完成老師的規定或要求,此時又無事可做,就有可能會分心或違規,而此時的分心或違規並不是學生的錯,因為他無事可做。又老師在學生活動的結束時,應該做一個結束的動作,例如:「好,現在請同學們把筆放下來[或者:時間還有三十秒」」以便共同進行下面的活動;而不是沒寫完的學生繼續寫,老師則講自己的,如此一來,沒寫完的同學急著完成,似乎沒法分心去聽老師講什麼…,老師在他們沒聽的情況下,或許需要再次說明。老師在說話時的原則是:確定學生都注意了才開始。又抽籤也應先說明規則-怎麼抽?並應說明抽到的同學要做什麼,底下的同學可做什麼等;但老師的抽籤卻是可以改動的…,也未說明上台的學生答題時,其他小朋友應該做什麼,而且根本疏忽了還沒寫完的學生…

 

第一個抽到的學生上台寫完答案後,老師請學生先不要離開,稍等一會兒。老師等到上台同學都寫完答案後,請第一題的小朋友說答案[就是說答案而已,因為黑板上的題紙太小,看不到題目,當然也無法看到學生寫的答案180度是平角。老師問學生對不對,學生答對,老師帶領學生鼓掌,學生歸位;第二題100度,是鈍角。老師問::為什麼100度是鈍角?該生後面排著上台寫好答案的另四名學生];該生答不出來,老師問:有沒有人要幫他?很多學生舉手,[但有幾個沒寫完的,還在繼續寫],老師點一名學生來回答,該生說:因為大於九十度;老師說對,並要答題的同學複述一遍因為大於九十度所以是鈍角,老師鼓掌,其他學生跟著鼓掌;後面幾題的同學都能以有九十度為準,指出各該題是什麼角[例如因為小於九十度所以是銳角之類]。老師說:全對的給自己兩顆蘋果,錯一題的一顆蘋果;錯兩題以上的要好好加油,改好之後組長請拿到前面給老師,其他同學請把數學練習簿拿出來…」老師一面說一面將黑板上的題目小黑板以及A4題紙收起來,小黑板較大較好收;題紙較小,後面又貼有四塊磁鐵,收起來較費工][老師又再將下面要用到的教具順了一下,學生則陸續改成績,並交給小組長],各組陸續送交題紙及成績,老師一邊唸著第二組已交,第六組已交。[各組都繳交之後],老師:好,兩個蘋果的請舉手,老師看了看舉手的同學[約有九成多]。好,現在我們要進入第二關,畫出指定度數的角…」[老師開始貼上下個活動的題目小黑板…

 

老師應該事先說明核對答案的步驟,而非在動作進行中讓規則-以九十度為依據-被動的出現。該節課中學生真正能學到東西的應該是上台及報告,尤其是報告,老師應該事先教導學生報告的程序和內容,使得其他學生也有觀察模仿的機會。我們一直認為國內學生發表能力欠佳,此時正是加以指導並培養其發表能力的最好時機,嗯,好可惜。又:給蘋果和好好加油說法也不清楚,給蘋果或許是嘉許學生,但九成多的學生都會,嘉許與否有何差別?好好加油的用意何在呢?學生自己要如何好好加油呢?他們在該節中也許是最需要被注意被指導的,但除核對答案外,沒人注意到他們到底會了沒,甚至在對答案時,他們因為還沒寫完,所以未曾注意,最該聽的反而沒時間去聽了。老師注意的是他們有沒有拿到蘋果,需要好好加油等等。換言之,不會的同學在此節之後可能還是不會;又,學生講答案時,並未使用到原貼在黑板上的題紙,此時老師卻須將這個沒有用到,但後貼四個磁鐵的題紙拆下來並整理好。筆者也以為該活動結束時,應該再將該活動的旨意復習一下:角以九十度為基準,分成直角…,這樣才算完整,否則學生做完活動後,學到了什麼可能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每個教學活動都應有一個歸納或複習的動作,以協助學生整理所學,增強學習成效,但觀察教學時,卻常發現老師們似乎不太重視復習。又,整個活動似乎沒有"教"的動作,只是在檢核學習成果。九成多的同學答對會不會意味著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太淺了?已經會了,又再複習又再檢核,會否只是在浪費時間呢?)

 

以上是筆者對該教學活動片段的看法,你同意嗎?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網路沒有一言堂,歡迎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