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老師教學試評8(比較與歸納)
[容我先鼓掌讚許溫老師學生的表現,並舉手向溫老師致敬,一年級小朋友竟然能展現出布魯姆認知層次中的高階認知行為,太不可思議了,溫老師,佩服,佩服,你的信念和做法太讚了!太強了!)
教學描述
6.15師:「剛才我們已經讀了這篇文章,也是昨天晚上你讀的這篇文章,當然我們還有一篇你手上看到的"老鼠救獅子"對不對?這兩篇文章老師昨天要你去做超級比一比,請問:為什麼?…」點一生之後又含糊的說了一些,然後把麥克風交給學生「兩個故事都是小的東西救大的東西。」…(因沒麥克風聽不清楚。老師在黑板的左方將小朋友講的寫在黑板上,但螢幕上並沒出現老師寫字的畫面,只聽到老師的聲音,以及寫黑板的聲音)要此生問有沒有小朋友幫你補充的沒?生說想講話的要舉手,並點了一生(7.40-44螢幕出現該班座位,係分組坐,小朋友側對著黑板。,生上台要開口時,老師提醒程序,生說:「大家好,我要上來補充,7.55前面…大的都會說哈,,你那麼小,你怎麼可能會幫了我。結果小的都可以做得到。」[師在螢幕左邊的黑板剩餘處寫上:1.:小 大;2.大->小;師加上3. 並說:你的意思是小的和大的之間又發生什麼事情?]生答「世界上每個東西都可以有功能。」師:「小的…(底下有搶答的聲音)…他生大聲說「小的幫助大的,讓大的知道小的也有用。」師「小的幫助大的…最後得到什麼東西?」生搶答"教訓",師:「誰得到教訓?」寫上4.一生答大的…底下在講,上台的學生也在講,講時,看著老師,老師剛寫完黑板看到了,問她「你是在跟老師講話還是跟大家講話?」9.05師:「她剛剛報告的實在是一級棒,太厲害了」(底下有聲音)「只是她的身體一直在對著這裡」(指著黑板邊角)(底下有學生要補充,老師要他等一下,然後請該生上台,老師要大家給原報告者掌聲)[掌聲。]
9.25另一生上台想發言,[師又在整理電源線],生:「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要報告的是超級比一比,就是,就是大的罵小的,小的把大的教訓。」(男生,有點結結巴巴的)師問「他說什麼?」底下參差重複:他說大的罵小的,小的把大的教訓。師說「剛才00已經說過了,他再幫我們說一次,對不對?10.21好謝謝。」並要底下的同學拍手…」
解讀與評述
布魯姆(Bloom),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分成六個層次,依序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創造,該師的學生在這兒展現的竟然是屬於後面的分析,綜合,評鑑層次的階段,這真的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原來即使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你也可以教導他如何去分析,歸納,比較的,原來只要你格局大,視野廣,小朋友就可以延伸發展推估其創意和想法的。溫老師的不俗要在這兒才看得出來。嗯,高!佩服!這兒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老師把小朋友所說的寫了出來,讓小朋友看得到,不必去死記或硬背,以免造成負擔,是良師的做法。(換句話說,沒有把小朋友說的寫下來,你繼續問的話,小朋友還要去回想剛剛別人說過什麼…
在這兒最值得重視的是:溫老師教的學生-一年級的學生-為什麼表現如此不俗?這才是我們最需探究的地方。這樣的表現能否依靠老師的教導(或者說:老師的諄諄教誨)來獲得?能否像傳統的老師講講講來獲得?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教學的良劣不在老師的教(不管你有多認真),而在學生的學!老師的角色不在教,而在引發、指導、協助、維持、評估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潛能有多少我們不知道-溫老師的學生-一年級的學生-就有能力做到分析歸納比較,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你必須提供學生機會,指導學生方法,訓練學生流程,鼓勵學生表現…你幾乎可以想像學生在剛開始時的狀況,結結巴巴,言不及義,重複,亂講,亂動…只要你試過不講,那麼你會碰到的情況,我相信溫老師一樣都沒少,又因他的學生是一年級,因此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師沒有信心,沒有耐心,可能一下子就冷掉了,就恢復以老師教為主的教學了…可是溫老師沒有,我們不知道她花了多久的時間,費了多大的心血,我們只知道她的學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了分析歸納比較的能力了。她的學生的表現沒法透過教導別班來展現,因為別班沒有她建立的方法、流程、機會,她也沒辦法告訴人家要怎麼做到?因為沒經歷過講不清楚。我們要向溫老師致敬和致意的就在這裡,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即令只是一年級,你都可以教會他具備分析歸納比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