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老師教學試評7(領讀與跟唸)
教學描述
2.00「來,全班起立,我們來唸這課課文,誰來唸第一第二兩句?」(因為只有螢幕是亮的,因此全班是在暗黑中進行活動的)學生爭相舉手,還有喊"我"的聲音。「來,我們棒子,看誰來當小老師。」拿著棒子準備交給學生,點了一生,說「他難得舉手,讓他先來做。」(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褒還是貶呢?如何說法較佳呢?)師:「其他小朋友做什麼?…請你坐好。全部身體轉過來。好」[這兒的意思是之前小朋友其實是側坐的,這時才注意到要他們把身體轉向前方;又這樣的要求似乎並沒有徹底的執行,也就是老師並不在意小朋友到底有沒有轉向前方。如果老師真在意的話,會停下來,看看小朋友有沒有轉向前方,然後再繼續下面的動作。另外,因為整節課都沒看到全班有小組的活動,因此不知道分組坐的用意何在?)老師把小棒子教給她叫的那名小朋友同時說:「預備,開始。」師又回頭問他要怎麼當小老師?生轉向全班說「小朋友請看我。」(老師有沒有規定活動的做法呢?其實是有的,可是並沒有嚴格執行。我要特別指出的是老師在班級經營時有規定卻未嚴格執行,有時比沒有規定還糟糕,因為會導致學生無所適從,也會導致老師說的話沒有什麼威信可言。)2.29生用小棒子背指著螢幕,意思似乎是問老師要開始唸了嗎?老師說:「對。」該生拿著麥克風持著小棍子指著螢幕上的課文唸了第一句後,又接著唸第二句,底下小朋友原先要跟唸第一句,此時停了一會,然後再參差的跟唸了兩句,師指出他少唸了"草"字,接著要他繼續,生續唸,其餘同學跟唸,有時一句,有時兩句(因為有時他剛唸完一句,要接著唸第二句時,小朋友已經接唸了)。該螢幕的內容唸完了3.43。(這兒的唸並沒有一定的次序,亦即到底是唸一句,跟唸一句呢?還是唸兩句再跟唸?也因此小朋友必須猜測到底何時跟唸,所以呢?所以他們的注意力就沒辦法全部放在"唸"上面,而需放一部份在猜測上;較好的做法當然是規定一個做法,然後大家照做,避免掉猜測的時間和精力。又跟唸完後,最好再分成兩人一組,相互唸給對方聽。跟唸,和自己唸比起來,後者須全神貫注,成效亦較佳。又老師指出學生少唸了什麼,可是卻又要他繼嬻,那你指出他的疏漏幹嗎?)
師:「接下來我們…」點按了滑鼠,螢幕出現底下的課文,老師將小棒子收過來,說:「來,我們現在請另外一個小朋友,來。」(老師的言行是學生的表率,有時此種影響是隱而不顯的,但力量不小。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尤其如此。我之前特別提及老師要有"活動"概念,並且要注意活動的完整。你看看這兒,你叫了學生來領唸,學生領唸完成了,你應該就其做為加以評述,以獎勵此生,並使其他小朋友知所遵循,可是老師在這兒,卻是含糊粗糙的結束…。又,我之前提過此師對活動的進行方式是有要求或規定的,可是卻沒有嚴格執行…)你還記得我之前對發展活動的描述嗎?每個活動都應說明,評估,教學,評估,增強,以之與此處的活動做比對,你大概可以了解我為何要如此描述了…
螢幕出現底下的內容:一個獵人走過來,想要捉小羊,小沙子看到了,用力一跳,跳進獵人的眼睛裡,獵人痛得大叫,等他張開眼睛,小羊早就跑遠了。等獵人一走,小羊跑來找小沙子,向他說:「謝謝你救了我,小沙子,你一點兒也不小。」
生字為:獵,捉,進,痛,得,叫,早,遠。
師看著其他同學,並接過第一個小朋友遞過來的麥克風,該生回座(你知道嗎?小朋友出來或回座都應建立一套儀式,像這樣隨隨便便的出來或回座的,都失去了訓練小朋友或教導小朋友的機會了。)另點一生,該生上台後,老師把小棒子交給她,並提醒她拿麥克風。該生一次唸一句,唸時指著螢幕上的字,然後轉過身等他生跟唸…。該生唸到"跳進獵人的眼睛裡",師走過來接過她的麥克風,並講說「來,謝謝。」,輕輕的推她意思是請她下台。
4.42再點一生,並說:「你有沒有發現老師都找平常比較少上來的人,對不對?」(請問此時找較少上來的人有什麼用意呢?這樣說的含意是什麼呢)該生一次唸一句[小老師唸時沒有指著字幕,而且唸完頭沒轉過來看他生]。唸到"小羊早就跑遠了"(該生唸得不太清楚,因此老師說了一聲謝謝,口說最後一個。螢幕出現小朋友舉手貌)
5.21老師又點了一生,將棒和麥克風交給他,該生用左手持棒指唸,一次唸兩句,唸完回頭等同學唸。跟唸完畢後,老師拿回小棍及麥克風要小朋友給剛剛領唸的小朋友一個愛的鼓勵,聲音很小,師:「那麼小聲」生再拍一遍[聲音一樣不大]
解讀與評述
我不知道讀者注意到沒有,小朋友的唸法各有不同,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我認為這樣子的結果會使得底下的學生無法專心的唸,因為他們必須試著適應每個領唸者的不同做法。第一生一個人唸一段,後面一段則由三個人來分,也可看出老師似乎沒有很在意之間的不一樣。又,第一生開始時老師要他說:「小朋友請看我。」可是其他小老師則無此說詞;又,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很在意,從愛的鼓勵也可以看得出來,如果老師很在意的話,他會要求到學生符合他的意圖,但卻沒有。又,全部唸完後,其實是可以讓小朋友兩人一組,試唸看看的,因為效果較佳。)
我在這兒也要強調,溫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就提供小朋友上台的機會,給予當領導者的機會是極值得稱許的做法,上台,開口,領導都是需要慢慢培養或訓練的,從小提供此機會,對小朋友應該是會有正向影響的。
上述活動我把它定名為<領讀與跟唸>。這個活動跟之前的活動不一樣,它正式進入教材內容的教學和指導了,因此是屬於發展活動的範圍。領讀和跟唸的步驟大概包括:指定領讀者(溫老師指定的理由有點奇怪),規定領讀的流程,領讀的範圍,接著進行領讀,最後是領讀的結束及後續(到這兒告一個小段落),再來是指定下個領讀者…
我把發展活動分成一個又一個的活動,分別定名為活動一,活動二,並且是用一個活動進行時該有的流程來區分其步驟的,那一個活動在進行時會有那些流程呢?說明,評估,學習或練習,回饋,增強。把這流程代入到溫老帥的<領唸與跟讀>上。那麼溫老師在進行該活動前應說明該活動的進行方式,包括老師可能會叫誰,他應該怎麼領讀,其他小朋友如何跟唸,領讀者領讀的範圍等等,並且要確定小朋友都聽清楚,再開始進行該活動,就比較不會發生每個領唸者領讀的方式都不一樣,以致跟唸者還需猜測其可能做法,以致減低了唸讀的成效。(如果老師讓小朋友自己說明他要如何領讀,別人要如何跟唸,或許是更好的做法。)
又,每個領讀者領讀完之後,老師應該給予回饋,告訴大家他唸的好或不好?好在那裡(讓學生知道應如何仿傚)?什麼地方怎麼做或許會更好(不講學生什麼地方不好,而是指出他做了什麼,如果怎麼做的話或許會更好。你還記得我在講上課儀式時,曾經提過老師不說學生動作太慢或太不整齊,而是可以更快更整齊,老師講話時,會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讓學生知所遵循。)
最後則是<增強>,領讀和跟唸的目的何在?如何增強其成效?領讀和跟唸是大家一起的,但學習大抵是個人的,因此為增強成效,我認為似乎可以讓小朋友自行朗讀兩遍,第一遍用普通的速度要求的是精確,第二遍則可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讓<讀>都能有變化,不會過於單調,最後則或可請小朋友把眼睛閉起來,想想看該課的內容…故事的主角,情節,結果,感想等等。我的意思是每個發展活動的各個活動完成之後,都應有回饋和增強的動作。
改進或增進的可能做法:
我是用活動的完整步驟來分析發展活動的各個活動(發展活動是正式進行教材內容的教學或指導了),我把它分成說明,評估,學習或練習,回饋,增強等五個步驟,專業來自細節的重視和掌握,溫老師的<領讀和跟唸>做法值得參考,讀者可想想看,如果重來的話,你要如何指定領讀者(指定領讀者,不到五秒吧,但其說詞都有考究喔?不止說詞,你如何把教鞕交給他-這有示範作用-?他要如何使用-這是需指導的-?)你要如何說明整個流程?(更好的做法是要學生來說明),一個領讀者領讀完之後,要如何回饋(有考究的喔,除了他的表現外,老師也可藉機指導學生應該如何說或做,例如領讀者如何說明,如何開始,站姿,速度,聲音,教鞭的使用,結束時的用語及儀式等等,老師的指導是學生進步或言行的依據;好不容易要學生上台了,然後結束後直接把教鞭收回,輕推學生回座等,其實是有待商榷的。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有示範作用的把教鞕收回,然後請小朋友給予應有的稱許及鼓勵,並且指導領讀者如何回應較為恰當等等。)又要如何增強(個別讀兩遍外,並閉目思索內容在講什麼,甚至試著說給鄰座聽…)。把整個流程在腦海中過個幾遍,對教學的成長應該會有些許幫助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