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分鐘看懂教學(7-2)(老師沒有"活動"概念)

記得初到師院任職時,我也看不懂教學,多方長時觀察影帶卻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找到解讀教學的方法,找到之後,再觀察教學,其良劣優缺就不再是問題了。這方面除獲益於美國上世紀七0年代的教學生態學者外(Doyle, W. (1986).等,是他們提出用"活動"來解讀教學的,每個活動都有其目標,互動方式,時間,內容等等…建議各位找個影片,試著用"活動"來加以分析,大概可以了解我的意思…)。

    另一讓我覺得獲益良多的學者是Jacob Kounin (1970)。老師們大概都將之視為對班級經營有貢獻的學者,但因為他是進入班級實際攝錄教學加以分析的先驅,因此他對教學的深入分析對我幫助更大。例如他提到老師們在教學時經常會即興的或隨興的把一個活動中斷或分岔掉,使得活動變得支離破碎…例如,請學生把課本拿出來,又突然,等等,我想起來了,昨天的考卷還沒有對答案,我們先對答案…等學生手忙腳亂的把課本收起來,把考卷拿出來時,老師又開口了,算了,先教好了後,再對答案吧?…他的意思是:因為老師的即興隨興,所以有時教室秩序的亂源就來自老師…

  另外他也提到,老師也往往會把活動的主軸偏離掉了,例如,叫學生起來唸課文,看學生站得有點歪扭,結果就糾正起學生的動作,而把唸課文這回事給忘了;又或者,要學生把生字筆拿出來練習,學生沒帶筆,老師不是就拿隻筆給他,而是就沒帶筆代表不負責任這件事發表了十來分的高論,要學生注意…你知道嗎?我在觀察教學時,經常啞然失笑的發現:Kounin的描述就這麼出現在你的眼前…

  綜合上述,你大概可以了解,你必須把一節課的教學拆分成一個一個活動,然後呢,要把這一個一個的活動從頭到尾的把它完成,而且要注意到前活動結束到後活動開始中間的銜接…,

  我們看原影片的教學實況,老師在就定位時一面走一面問好;放下教具後又是一面說一面貼上一張圖;接著又一面說一面貼上課文標題…,你看她很忙,可是我們不知道她到底是要學生注意什麼?她這樣做的重點是什麼?如果他有"活動"的概念,這些大概都會改觀吧?

  不懂教學是"活動"組成的概念所造成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沒有一個溝通教學的語言,沒有這個溝通的語言,你的教學就只能單打獨鬥,無法交流切磋,現代的群組功能或者聯絡功能這麼強大,可是你能相信老師們都還只能單打獨鬥嗎?就因沒有教學是由"活動"所組成的這個概念,也因此現今老師的教學跟我三十年前所觀察的老師沒有什麼不同,都還是以講述為主,都沒法看懂別人的教學,也都沒法檢討自己的教學,這也是我在分析或解讀教學影片時,有時難下手的主因,因為這樣的教學似乎都不太經得起細究(我們之後再以名師的教學做為根據來說明)。

  如果有了教學是"活動"組合而成的概念,那麼有心的老師就可以集思廣益或者群策群力的增加教學的方法以及提升教學的績效了。你想過嗎?你教的課文內容,可能全國就有兩三千名老師也正在教,可是這些教同樣內容的老師們卻都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麼教的?有什麼值得借鏡或借薦的地方,有沒有值得學習模仿的地方,這不是很奇怪嗎?之所以如此,我認為沒有教學是"活動"組成的概念是最大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