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快樂的杉樹林之二

3.09-[課堂後面是觀課老師,有的甚至跑到黑板前在拍或攝錄教學狀況](學生全神貫注的在輕聲的讀課文。)4.41師點一生(默讀課文並沒有一個結束的動作,老師是直接說"好",然後就點了一名學生了),該生說: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寫的。老師嗯了一聲,面對著黑板,說:「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寫的」(師在黑板上課文標題的左方由上而下寫出總總三個字,寫時背對著學生,電池掛在由背後的領子上。)寫完後師邊轉身邊問:總起是那一節?生:總起是第一節;分數是從第二節一直到第五節;另一個總(師提醒是總結),總結是第六節。」5.20師:「很好,這就是總起,讀一讀,預備-起」(師按鍵,並請學生一齊讀出螢幕上出現的總起;「接下來讀讀總結,預備起」學生接著再讀出螢幕上接著出現的總結。老師提示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做到了首尾-呼應(生答);師問:「你還知道課文怎麼寫的」點一生:「我還知道課文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順序來寫的;師「那個部分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順序寫的?」生答二到五節。老師在分的右邊由上而下寫上春夏秋冬四字…(因為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寫,時間較長了些,因此老師寫時要學生把那個字一起說出來)師:「分數的部分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的,還有呢?…四節的寫法相同,先寫景色,再寫作者和伙伴是怎麼玩耍的。師稱讚該生讀得真仔細。師邊強調春夏秋冬都是先描寫美麗的景色,(老師踏上一個椅子,在春夏秋冬的右上方寫上"景色"兩字),再描寫孩子們活動的情景,(老師將椅子換個地方,再踏上去並寫下"活動"兩字。)「四小節寫法是相同的。」07.31

個人看法:讓人嚇一大跳的地方是這兒學生提出的課文結構,我在蒐集的"晚遊六橋待月記"的教案和簡報中,所看到的課文結構似乎都是老師的事兒,老師們很認真的畫出結構圖,然後呢?他們會怎麼教呢?從教案和簡報中我的推估是:老師們會把自己認真準備的結構圖投射出來,然後告訴學生本課的結構大概是如何如何?因此我在"四談"中認為這樣的教學,學生印象不深也不會在意,(如果你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慮的話,你大概會發現學生對這種被被動告知的東西-而且已經被告知那麼多東西了,也累了-印象不深也不會在意的。)反而不如將結構圖交給學生,請學生將之轉換成心智圖來得好,因為學生必須動手並且構思如何畫較好。我想國文老師們大概想都沒想過-事實上,我自己因為沒看過所以也沒想過-課文結構是可以透過提問提示的方式,交由學生來完成的。我觀察過的國小的國語課中,也沒看過有老師要求或指導學生自己去進行課文結構分析的,他們與中學老師一樣,都是直接將課文結構呈現給學生,或者邊講解邊畫在黑板上,學生只要被動的看和聽就可以了。問題是直接告知學生,學生不會在意,而且也沒有自己去嘗試或練習分析文本的機會,結果呢?我們的學生直到高中都還不會自己分析課文。是學生不會嗎?可能不是,可能是因為老師既沒給他們機會也沒給他們時間的關係…。請再注意看看該班,以此課的結構為例,學生要在老師的提問和提示下說出課文的結構,那麼他們必須要會分段,必須知道結構的名稱,必須知道課文描寫的順序,必須知道描寫的內容有何異同,必須知道如何歸納。請看看影片日期-911日-該班應該剛升上五年級,他們有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知道這些嗎?當然不可能,所以呢?所以他們應該是在五年級之前就就已經在練習如何分段,結構名稱…了。國內的國語文教學似乎以生難字詞的教學為主軸(根據我所蒐集的教案和簡報所示,此部分老師們都準備了充分且足夠的資料,甚至到過於煩瑣的地步了。國小的國語教學大意和生字新詞大概要兩節課,形式深究以老師講解為主,內容深究則是老師準備幾道問題來問學生,最後再歸納出內容在講什麼-即都是老師為主的教學-,而且從一到六年級都是如此。)大陸則似以結構和賞析為主,而且結構和賞析都不是由老師來提供,而是由學生來做主角。這兒的結構分析,我相信我們的學生如果要求的話,應該也做得到,可是似乎無人做此要求。這也是我認為觀念可能要比技術來得更重要的原因。]

 

底下是天下雜誌有關報導的部份內容

  "在上海,生字與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要做的事,到了中高年級,就要開始理解句子與課文。尤其學生課前預習就要查生字和解釋、自我學習,所以除非是艱澀的字詞,否則老師並不會刻意停下來解釋。「但是不論哪個階段,都必須『字不離詞』、『詞不離篇』,」新黃埔實驗學校小學部主任湯國平強調,生字不是死板板的分析部首和筆劃,而是如何應用,以及放在不同文章脈絡裡解釋。

參訪的台灣老師對上海的教學方式嘖嘖稱奇。台南市文昌國小老師李佳茵坦承,台灣教師沒有系統性的分析文本,再加上零碎的生字預習和圈詞,想到什麼教什麼,反而讓課文顯得「碎屍萬段」。http://reading.cw.com.tw/index.jsp?docid=2000429&readpage=2

  上海的教師備課相當扎實,語文課也不例外。「我們寒暑假都在備課,」孫老師說。為了備課,上海的教師週一到週五都足不出戶,連台灣老師喜歡出國放鬆的寒暑假,也絲毫不得閒。「學校規定十年以上的老師可以交簡略版的教案,十年以下則要交詳細版,」所謂的詳細版,是連老師上課要講哪些話,都必須一句句寫下來,而且上課兩週前還要再交一次「二次備課」。 

  令人心急的是,上海學生的質與量,樣樣不輸給台灣的孩子,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全球競爭的現實下,我們的教育現場,實在也需要一些刺激、改變,吸納國際視野,截長補短,發展出適合台灣的教學模式,找回師生的學習效率與熱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