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我來教蘇秦說秦惠王歸

 

  網路上看到類似"蘇秦說秦惠王歸"的教案,幾乎都是圍著本文在繞圈子的,例如作者,結構,題解,文法,修辭等等,我個人認為那些學生自己看就可以了。如果我來教的話,我會只挑選下面這段,請學生分組來假想劇情,來配上音樂,來把它演出來。用四格畫,布偶戲,歌仔戲或者說書等都可以。因為了解了這段,其他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處理了。

  說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蹶,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演之前我會請學生想一想文中的貂裘黃金是那兒來的?或許是家人省吃節用,甚至跟鄰居借來的對不對家人為什麼肯且敢這樣呢這是一個場景(台詞,劇情等都必須設想清楚,並且要合乎情理)。所以呢蘇秦在出發去遊說時他很可能是什麼樣的狀況左鄰右舍可能都被驚動了,而且充滿了妒羨之情對不對這是一個場景;蘇秦說服了十次,對不對第七次失敗時他回到住宿處可能的反應是什麼?好這是一個場景。第十次失敗後他的反應又是如何這是一個場景;回家對他來說一定是個痛苦且困難的決定對不對這是一個場景。,"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那是什麼樣的狀況呢?各當事人心中可能會怎麼想的?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蘇秦看在眼裡,他又是個什麼樣的反應和神情呢?然後呢請各組分別發揮創意,將這些場景演出來。播放時該組要負責解釋劇情接受質詢

  你大抵可以推論說蘇秦原初因環境不錯,加上聰明又能說善道,因此頗受器重,也頗為自負,所以才會帶著貂裘及黃金去遊說君王(但對平民來說,如此投資大概已經耗盡家財了。)但也因為沒受過苦,沒受過打擊,因此在遊說時他很可能僅站在自己的立場企圖用說理的方式來說服秦王,結果呢?他再怎麼說都搔不到癢處,無法切中秦王心裡所要,因為他沒有經歷過痛苦及失敗的經驗,必得經過歸來後所受到的超乎常人的打擊和侮辱,然後才能痛定思痛的痛下決心,才能設身處地的滿足他人沒說出口的需求,也才有後面的成就。這樣說有沒有道理?(只要能言之成理,推論錯了也沒什麼關係,對不對?)

  經過這樣子一演,對不起原先文字中沒有的但隱含在其中的意思都突顯出來了,對不對閱讀文章原本就應推敲出隱含在文字裡面的意思對不對我們最少注意到這個重點了。那學生如果演得很糟糕呢那有什麼關係第一次演,演不好才有進步空間,不是嗎?第一次劇情經過解釋及質詢後如果有必要,再演一次,再攝錄一次,你認為如何如此一來,應該更能逼近原文只能意會的旨趣而且更有創意了吧。

  我們可以回到本文上了,該課出自那兒該書有何特色等等請一組去蒐集資料並攝錄說明就好了,當然如果國文老師們已把那些上傳了那就更好了。當初遊說所以失敗,原因可能出在蘇秦無法設身處地搔到被遊說者的癢處然而經歷歸來的遭遇後他一定能以被遊說者內心的想法為出發點去進行遊說了,對吧?這點學生應該可以理解了。文章的其餘部分,分別由學生來攝錄來說明。我完全不講也不教全部由學生來蒐集資料來分組編劇來攝錄來說明,給你猜猜也請你想想與完全由老師來蒐集資料來提問,來講解的教法比較起來,那一種學生學到了較多的東西有較深的印象呢何者讓學生對學習較有興趣呢又是何者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東西用在實務上呢? 

  如果延伸到請學生分組設想一個學生應得未得(例如明明很有把握,可以得到好成績的,可是…),該贏未贏(明明可以的竟然就輸了)的現實狀況,(或者是父母寄給厚望的表現,竟然就不如預期)並將家人,朋友,師長,同學等的可能反應攝錄下來,並請學生解釋劇情接受質詢或者利用暑期研習的期間,請學生將有故事情節的古文都用類似做法,將內容做成視頻,學習,絕對不是課文教完為止,然後學生不會想再去碰觸,不會想再去閱讀類似文章的。絕對不是這樣的。   

  這些攝錄的視頻,全部放到平台上供別人參考使用認念生難字詞解釋文意,嗯學生自行觀看別班同學攝錄的視頻即可,學生看到別人的視頻,可能會想:這樣子的影片他們也做得到,…並認為可以攝錄得比他們好好啊,那我們也來試試吧。學生看完視頻,我只要請學生互測或我來施測即可。對不對至於其他部分如何教呢你自己去設法吧,你的創意和結晶,也請你放在平台該課處供別人參考使用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狀況我們就在平台上協談在平台上論辯,在平台上解決…,教學不再是也不必是單打獨鬥的行業,老師不再是也不必是孤立無援的而是慢慢有專業做後盾慢慢多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感覺滿好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國文教學;蘇秦說秦惠王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