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文教學的觀察和想法

   在擔任師資培育課程期間,參觀過的教學中節數最多的就是國小的國語科了。你知道嗎?從小一開始,一直到小六,看到的教學模式都是一樣的,大意主旨,生字新詞,內容深究,形式深究,綜合練習,或延伸學習。大意主旨主要是要學生講出該課的大意,分段的大意等,然後老師再做歸納,較強的老師會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將大意再說一遍或說給鄰居聽。(有的老師在該課之初會利用課文中的圖片,請學生說說每張圖片在說什麼,然後請學生將課文的圖片串連起來做為該課的大意-該課在講什麼)。生字新詞則大多是用書商提供的生字卡,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然後,唸兩遍,拼音兩遍,試寫一遍(有的老師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將勾點等寫出來,要學生注意筆順,注意字的間距結構等),試數一遍該字筆畫,解釋字義,造詞,用詞造句。內容深究時,老師會請學生試讀數篇,範讀,領讀,分組讀,點讀,默讀…然後用幾個題目引導學生較深入的去了解該課的內容;形式深究則大多為該課結構,修辭,文法,破音字,字形類似的字等。綜合練習大概是在寫習作,延伸學習則多為作文,寫字,說話,或類似文章的閱讀。

  容我把網上找到的一則"馮諼客孟嘗君"的教案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列出來供你參考。

一:1.本文寫作背景;2.作者簡介;3.吟詠馮諼詩文;4.歷代集評

二:1.題解;2.課文講解(前面四段:含形近字;一字多義比較;修辭)

三:1.課文講解(後面四段);2.課文賞析(見教師手冊)

四:1.課後討論(課本的問題與討論);2.課後練習(課本練習題)3.延伸閱讀

    你發現到什麼了嗎?小學國語教學與中學的國文教學是不是非常類似?

  我原本覺得這樣的模式實用且有條理(師培生在試教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個模式可以依循,否則不知如何下手,我相信只要是老師大概都會知道這個模式在初任教職時的重要性),但,參觀久了,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你知道嗎?我發現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師在講,老師一個人最少用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在講課,數十名學生加起來講話的時間還不到一節課的百分之十(跟中學是不是非常類似?)我的想法是:同一個模式用了四年之後,學生也應該已經熟悉它是怎麼運作的了,為什麼不將上課的內容交給學生已經熟悉運作的方式去學習去負責?為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到後來,愈參觀愈覺得我們的老師愈認真,可能愈是在誤人子弟,為什麼這樣說呢?

    你想想看,到五六年級了,上述活動的那一部分無法由學生來負責呢?我認為幾乎每個部分都可以由學生來負責,也應該由學生來負責?例如生字新詞,學生不會寫嗎?不會唸嗎?不會拼嗎?不會算嗎?例如內容深究,已經經歷四年了,學生還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題目來深入解析和了解內容了嗎?那一定是老師沒教,或老師沒用心去指導學生如何針對內容來提出幾個重要問題以便深入,不是嗎?例如形式深究的結構,破音字,學生應該會了,不是嗎(修辭,文法等教了等於沒教,因此我不去管它)?那為什麼不會呢?問題就出在老師身上。就因為老師不放手,所以我們的學生一直到六年級快畢業了,還沒法自己說出該課的大意,主旨,還沒辦法自己學習或者與同學分享生字新詞的寫法用法等,還沒辦法自己出幾道與內容有關的題目,來引領出該課的主要內容在說什麼?是如何說的?為什麼會這樣說?…我們的認真其實是妨礙了學生的學習機會,是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我參觀過的國語教學中,只有一節是印象較深刻的,那是在實習生必須到校實習一年的第一年,我到某國小訪視學生,坐在教室後面參觀他的輔導老師正在教的國語。生字新詞教學,學生回家後分組製做一到兩個生字卡,B4紙,正面是生字注音部首筆畫造詞等(類似書商提供的生字卡,但更豐富一些),後面則是利用新詞及所造的詞串連起來寫的一篇故事,然後必須就這篇故事畫一張圖,編一個樂句,報告完生字後,先唸故事,還需將所寫的故事演出來。他們唸的故事因為有人參觀學生很興奮,所以聽不太清楚,最有意思是把故事演出來,其實他們在演什麼我根本看不出來,因為口齒不清不楚,情節也不清不楚,但學生興奮的表情,認真的自信的表演,(間或帶點得意且羞怯的偷偷的看著你,希望知道你的反應),最後在全班鼓掌和老師讚許中回座的情景,迄今令人難忘。我心想:這就對了,真正好的老師不是自己認真的教,而是設法把機會把舞台讓給學生,自己負責情節的規定,自己負責導演,然後呢?然後學生自然而然就學到東西了。學生剛開始表現不如預期的地方都可設法改善,但提醒且指導後,表現自然會愈來愈好,愈來愈自然,所學也就愈來愈豐富了;而且交給學生後,所學絕對不止文本而已,以該節來說,組員必須合作,必須排演,必須分工,必須找時間機會練習…必須…嗯,看來滿好的,相當值得推介。

  問題是除此一節外,其他都是同一個調調…這其中,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從小一開始教文法修辭(我可能有誤,不能確定是否籨小一開始,但小學要教文法修辭則是確定的)…這個東東你放到大學研究所再去學也不慢,你放到小學?甚至從小一…要求這樣做的那個人,同意這樣做的那個單位,頭腦一定有問題…現在更清楚了,中學國文,那是大宗…

  後期的參觀,大部分心力不是放在老師做什麼及如何做上面而已了,而是如果重來可以怎麼做?如果我來可以怎麼做?因此有較多的檢討和省思。格局似乎比以往大了一點,也較能為學生設想。會設想到如果我是學生,老師這樣做,我可能會怎麼想?如果老師怎麼做的話,我可能會學到什麼或學習多少等等。最近觀看教學影帶,對又回想起當時國語文教學的見聞,感觸更深,科技的發達,網路的進步,使得此問題的解決更為複習,先試著野人獻曝一番,期能抛磚引玉,從而引發討論並共謀改善。(請續閱"我所知道的康橋"的可能教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國語文教學;教學問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