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 103年4月19日
早上七點二十就上路了,因為沒走過南迴不知其狀況,上次和佳陽單車環島時途中遇三個颱風,因此只騎到左營就打道回府了,現在終於要接續上上次未完成的路程,過南迴了。
原來潮州到楓港還有近五十公里哩,昨天如果直奔的話,可能就超量了。在枋寮吃早餐,再上路,昨晚的兩包泡麵因為東西裝不下,所以就留在旅館了。沒想到南迴的路標相當清楚,而且路況極佳,路寬車少,騎來相當輕鬆,九點多就已到南迴的一半了,只是都是山路,因此人煙稀少,良久才看到住家。因為路只有一條,可休息的地方不多,因此在南迴半路的超商,人甚至比平地還多。
進入台東縣了,一陣熱風過來,我的天,這是啥的啥呀,台東還是人能待的地方嗎?車過多良,什麼"全台最美的車站",已經過頭了,再轉回來看看是怎麼樣的美法?因為就在濱海路旁,車子往來頻繁,因此該處竟有人在指揮交通。從馬路旁走上去約百來公尺,太熱了,走得氣喘吁吁,汗流不止。如果是天氣涼爽的朝暉夕陰之時,從頂上看,面對著浩瀚的太平洋,看著火車隆隆的進入山洞,或從山洞中隆隆的快速通過,嗯,多良是美的,可是在這麼熱的天,只想找個地方躲陽光,還是快走吧。哇,參觀的人還真不少,過路的車看到標示大概都會停下來了解一下究竟吧。這是從眾心理吧,可,我也一樣哩。
進入台東市區才十一點四十,不行,肚子很餓了,找個路邊攤先充個飢吧[因為晚上還有大餐]。一路吃來的滷肉飯都只要二十,這兒小的要三十,大的竟要四十,硬是比人家貴,台東還能住人嗎?送上來才發現它不只比較大碗,而且不止肉多且上面還舖滿菜哩,嗯,不比人家貴,不比人家貴。跟老板提及台東熱得令人受不了,他的答復是這段時間來正是時候,冬天一片風吹沙,夏天在外面穩中暑,心想著:是嗎?一面用餐一面看手機,兩通不明人士的未接電話,正要回撥,手機又響了,且是同樣號碼,原來是同學胡志濤問我到那裡了,並說老古坐火車,十二點六分到,他們要去用餐,問我要不要一起?告訴他不必了,規定的二到五點報到時間再碰面吧。
吃完午餐還不到一點,找個地方逛一下吧,上次去過史前博物館,應該有冷氣可避避暑氣,就去那兒吧。館員中午輪班休息吧,售票員兼看門再兼代看行李。老婆看得很仔細,史前世界地理,台灣地貌由來,史前大型動物,台灣遺留的史前動植物,史前人類生活狀況,原住民文化及生活等等,可是我只是找個躲避暑氣的地方,因此走馬看花逛了一下,接著就坐下來休息等小琴了。
博物館出來後,竟然找不到回台東市區的路,館前的道路繞了好幾回,也沒人可問,最後再動用導航,也該加油了,找到了加油站,問台東鹿野渡假飯店怎麼走,他說應該在知本溫泉那邊吧,不,是在台東市裡面,他指了一條路要我們試試看。路邊看到機車行有在開[星期天宜蘭的機車行都關門休息的],入內換機油-機油指示燈已轉紅了。繼續找路順便注意路旁有無自助洗衣店,因為已經沒有換洗衣物了。透過手機導航加上相互指責質疑的情況下,終於找到了報到處,繳了錢,拿了鑰匙先入房置放行李。再來是抱著換洗衣物去找剛剛看到的自助洗衣店,沒想到洗衣店竟然關門了。怎辦呢?先進超商吃個冰淇淋解解渴再想辦法吧。回房後小琴打電話問櫃台有沒有自助洗衣機,竟然有,在八樓,那就好辦了。
近五點楊勝儀夫婦來房間閒聊-勝儀兄也是宜蘭人,我每週到他家打一兩次牌-,對我們竟然真的從宜蘭騎到台東表示不可思義,問我一路狀況如何?這要從何說起呢?大概就是迷路問路再一路前進吧。五點多下樓與參加同學會伙伴們閑聊。我們同學師專五年,但有的數年,甚至數十年沒見面,和大家閑聊時,過來數名同學稱我為不老騎士,還說以為我是騎重機,沒想到…不老騎士?我大大的不敢當,那部電影中的不老騎士都已年過七十,有的甚至還八十好幾了,多數生病,還勇於挑戰,[後來察了一下資料,他們環島時平均年齡是81歲,最年長的是89歲,出書時已有三人往生,環島的原因是老人活得很辛苦,處處受限,不受重視,他們就是不服氣,想讓後代看看他們沒那麼差,沒那麼糟,因此有人提議就報名了,報名人數高達千人以上,結果只錄取了十多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病,但。嗯,他們完成了,完成了]結伴機車環島,我沒病,年歲也不夠,那稱得上是什麼不老騎士?席間有人提到張炳雄同學上個月體健無病的情形下突然猝逝,令人不勝唏噓,過世的同學已有三人,乙班也有四人了,再來的同學會面臨的應該就是逐漸凋謝,人數漸少,見面相互惋惜又有同學過世,接著就是互訴病痛,相互鼓舞打氣的場景了吧。
早在十年前,同學會於宜蘭舉辦時,我就認為我們這批出身貧苦階層,出生於戰後的師專生,應該將自己迄今為止的經歷化為文字,留存下來。我們成長期間正是政治漸趨民主自由,經濟突飛猛進,社會繁榮進步,科技日新月異,個人充滿希望前景的承平時代,這在歷史上都不多見。社會學衡量進步與否的指標是:職務較高,薪資較多,學歷較高,我們比起上一代來是在進步,我們的上一代和他的上一代差不多,但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則有差距,而且我們是扶養父母的最後一代,是富裕的第一代,我們的下一代要超越我們都不太容易。我們每個人都換過幾部車,換過幾棟房子,目前大多有孩子,目前可能不止一棟房子,身上還有一些用不完的閒錢,而我們的兒女卻可能還需我們資助,他們賺得大多不比我們多,學歷也不見得比我們高,他們較我們晚婚,甚至不婚,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希望進步,他們大多看不到感受不到。。][不老騎士的書中,那天走過那裡走到那裡等我興致不高,但他們的生命史則很能引起我的興趣,簡言之,來自大陸的大多是飢荒,戰亂,逃亡,暈船,驚慌,,在台灣的則經歷配給,轟炸,貧困,手工藝等,結婚早,孩子多,家庭主婦,學歷低,沒或少出過國等]
我們是非常特殊的一個世代,將我們的經歷留下來,一方面讓後代知道曾經有這麼一個世代,也讓同學彼此間相互了解畢業後個別同學的遭遇和奮鬥,對彼此間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和欣賞,而不是像目前這樣,每隔兩年,大家一起聚聚,寒暄一下,笑鬧一番,然後又揮手道別,等著兩年後重來一次。大家對相互之間的遭遇都不清不楚,一旦去逝,除嘆息唏噓又走了一位同學外,不知還能怎麼樣。這種看法,很可惜,當時不被認同,經過十年了,這兩年陸續出現同學過世的消息,除知道他是同學外,你還知道什麼呢?後世如要如何看我們這一代呢?對我們投身職場時的狀況和遭遇,對我們的生活狀況,對我們的退休狀況,又能有多少的了解,又能從我們身上獲得多少啟示呢?如果我們沒有留下資料的話。
此次同學會來了幾個很少出現的同學,宴席間,彼此笑鬧寒暄,五年朝夕相處的情誼使得彼此都不見外,都能坦誠以對,到這個年歲,此種狀況很少也很難出現了,我還記得報考師資時的狀況,不知道自己會暈車-因為沒坐過汽車-,結果車到東澳就難過到想下車摧吐了;複試時,颱風剛過,蘇花中斷,卻獲知複試不能延期,同學有的遠赴台東轉車,我則是第一次坐飛機,那是民國五十七年,大多數國人都沒搭過飛機的年代。在師專時的想家…補皮鞋…消夜-只有少數幾個同學家裡才有此能力,迄今仍是大家的談資,因為家裡太窮了,消夜雖然才五到十元,但有的同學甚至必須將暑假公費寄一些回去貼補家用…,幾乎進入師專者都是全校的前三名,以致到專四時,同學開始心生不滿,因為那些比他們成績差的同學竟然能考上並就讀大學了…回家前三天到公車站買票時就聞到令人噁心欲吐的柴油味…考預官時…如軍中般坐等口令才能開飯…,實習…;朝夕會…席間興致甚高,談興正濃…,不知不覺中酒喝得有些過量,頭有點暈了,意識有些模糊了,只記得先行離座回房。第二天小琴說睡前幫我按摩頭頸部,按到手痛,可是我完全沒印象。只記得半夜口渴起來喝了幾次水,口乾乾的不舒服,只是沒有喝劣酒時的頭痛感覺,不太舒服以致數了一會兒羊,又睡了。6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