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易老師該節的可能做法和說明

 

  好,我們要試著將我前面所說的教學模組代入到易老師的教學當中了,我儘量保持易老師原先的教學活動(屬發展活動),但是加入準備活動的預告目標和前導組體等小活動;以及綜合活動的復習及增強,評述表現,及延伸學習部分。活動的細節部分有些我在前面解讀或評述時已詳細說明過,這兒除必要外,就不再贅述了。因為準備活動和綜合活動幾乎是每種科目都類似,因此帶入並考慮特殊情況所需即可(例如易老師此節的開場白,因情況特殊,所以需另外構思,其他部分平時即可練熟,到時套用即可。)我把易老師原來教學的流程拆析成一個一個的小活動,並加上一個個活動名稱(如同前面講教學解讀或描述時所提),再在其後註上時間,因為準備和綜合約各五到八分鐘,又因我們把易老師的活動再稍補強了一下,因此發展活動仿易老師者僅需40分鐘即已足夠。又,我沒有把細節再寫出來,事實上,我的要求是每個活動都要過過,如果有興趣,我會建議你實際過過看。好,我們開始了…

 

易老師原來教法

重教的可能做法

 

準備活動:

  1. 問好[大家好,請坐]
  2. 開場白[小和尚,小尼姑,易理玉說"生活的藝術"]26”
  3. 分組競賽[送別歌詞填空排序,搶答,說明玩法,小老師,器具]1’36”

 

 

 

準備活動:

  1. 問好
  2. 開場白:[有精神,榮幸共處,了解大陸學生,比較兩地不同,將大陸長處帶回台灣,教師相互觀摩]
  3. 單元和目標[生活的藝術;認識李叔同,初步探究內容]
  4. 前導組體[分組競賽為主]
  5. 引起動機[仿原來分組競賽做法]

 

說明:

  1. 開場白讚美學生表現,感謝難得機緣,比較兩地不同,相互觀摩學習,實際說詞必須事前擬好,並練習純熟…
  2. 原教學並未說明目標,單元名稱也是一句帶過,重來可強調單元名稱,並說明該節的重要單元目標,使學生,使參觀者事先有方向和目的,也提醒自己不要離題
  3. 說明該節的主要教法
  4. 引起動機仿原教學(易老師用分組競賽一下子就讓氣氛熱絡起來了,是最值得佩服處。)注意器具的檢核,說明的具體明確,必要時應進行評估。

發展活動

  1. 會唱的加分[突然給禮物…,乳燕歸巢…]1’34”意義不大
  2. 分組競賽[含:作者,寧波原住處,後搬遷處,掛褡,睡統舖時人數,飲食習慣,萊菔,去日苦多,傳記片名等]7’13”難確定主題
  3. 分組競賽[分兩邊各三組,分別探討"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生活",結果有點天馬行空7’08”
  4. 街頭藝人影片觀賞[水杯音樂,骷顱玩偶…,致遠恐泥,君子不為意圖有點混淆3’27”
  5. 分組競賽[用什麼角度描述弘一;那句話具承上啟下作用;本文文體。後來要學生只討論前後兩題,但說明時又加入中間那題;文體部分生答散文,師說兩岸教法似有不同,因此又重新討論文體是先什麼再什麼]6’27”結果應再讓學生確認一遍
  6. 朗讀模擬[學生推舉,師旁白,最後齊讀,相當有創意,可再分細組讓大家都能參與4’32”
  7. 分組競賽[寫作特色或風格]2’58”不同部份應讓學生說明看法[到這兒已經上了38’09”

 

 

發展活動

  1. 聆聽觀想[聆聽用洞簫,笛子,琵琶等中國樂器演奏的"送別",心裡邊唸歌詞,邊觀想歌詞意境]
  2. 認識弘一法師:學生簡述對弘一法師的印象看法。師再做補充,並輔以各種圖片,字,章,劇照等
  3. 分組競賽[作者用什麼角度來描述弘一法師,為什麼將題目訂為"生活的藝術"?]
  4. 分組競賽[生活的藝術原來和我們的食衣住行有關,從弘一身上我們習得什麼呢?又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入或減少些什麼,使它變成"藝術的生活"呢?]
  5. 朗讀模擬[仿原做法,但結束後再三人一組,分飾三個角色,親身體驗]
  6. 分組競賽[分析文體;寫作風格與特色]

說明:

  1. 將易老師的教學活動標上名稱和順序,再加上時間,整個流程就很清楚了。這樣子順下來,你會發現有些活動意圖不明,而且不易看出該節主要目標,這也是我懷疑易老師是先想到幾個學生可能有興趣的活動,再將之串組起來的原因。
  2. 我佩服易老師的創意和用心,不簡單。
  3. 我用黃色線條簡單註記對易老師各項活動的個人看法。
  4. 我儘量沿用易老師的教學活動,只是將順序稍為調了一下;也將做法稍稍變更了一點:擬訂的發展活動中的1-4是準備活動中所提到單元目標中的"認識弘一法師"的部份;5-6則屬"初步探究內容"這一單元目標。
  5. 整體活動以"分組競賽"為主,如準備活動中"前導組體"所提者。之所以將唱送別改為聆聽觀想,乃因只請個人唱,參與度不夠;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讓學生靜下心來欣賞一下不同樂器彈奏的送別-他們應該較少聽到古樂器的彈奏了吧-,要他們邊聽邊看著螢幕上的歌詞,然後去想像歌詞的情境,長亭外,古道邊…讓學生在忙碌的課業之餘,獲得些許平和寧靜,何況歌詞相當美哩…。
  6. 學生既有預習,讓他們發表一下對弘一的看法,老師再做補充,可初步認識一下民初這位大師的不凡;我個人認為這個人比這篇文更重要,更難能可貴…
  7. 易老師活動中的3在學生不了解"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生活"之定義的情況下有點天馬行空,而且在分組發表後才出現原5的"什麼角度描述弘一"?結果二者無法連貫起來。我覺得順序似可改為先讓學生報告什麼角度描述弘一,並嘗試解釋作者為何將題目訂為"生活的藝術"?
  8. 有了前面的初步解讀後,再將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拉上關係,似乎較為合理。我也認為"生活的藝術"是對生活中免不了的食衣住行抱持著忍受,接受,甚至享受的態度;可請學牛報告一下自己的食衣住行狀況,及從弘一身上可學到什麼?。易老師加上的"藝術的生活"我覺得很有意義,但我認為"藝術的生活"應該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加上或減少一些什麼,以學生來說升學壓力當然很大,所以應該加上一些諸如靜心,欣賞音樂…甚至抱持著感恩與人為善的心理,我想到的做法是請他們分別對同組組員表達佩服和感激之意,表達時眼睛要注視著組員。原因是我們經常輕忽身旁的伙伴…,而且好話像香水,撥到別人身上,自己也會被波及…單單此活動就會讓學生忘不了這節課…我們給學生緊張忙碌又無趣的生活帶來了一點溫暖和熱意,值!(上面的5678分別代表發展活動中的1234,這四項活動合起來是為了達成單元目標中的"認識弘一法師;其順序及活動內容我已在各該項中試加說明
  9. 如果可能的話,我甚至在想是否加上一個請各組學生為討論的"生活的藝術"或"藝術的生活"加上一句音樂,並且面加上合音並設計活動把它表演出來(聽過多元智能嗎?嗯,學生的音樂和表演一定很有趣;如果我教國文的話,每節課請學生設計一句音樂加上一段表演或許會成為慣例…)
  10. 初步探究內容這一目標在發展活動中是仿易老師的朗讀模擬,並將易老師原活動中的57合併,分別探討文體和寫作風格。各活動應注意事項或可補強的地方,我已在解讀及發展活動中略做說明。
  11. 如此一來,我們的活動包括:聆聽;說明;分組競賽(什麼角度描述弘一;題目);分組競賽(將弘一與自己生活拉上關係);朗讀模擬;分組競賽(文體,特色)。動靜兼具,目標明確,活動多元…。
  12. 每個活動的進行都應實際過過,以確定時間夠用,說詞合理清楚,並且注意器材的準備,每一活動後頭的增強。

綜合活動

  1. 易老師在該節的最後面是不放心的和同學強調他認為該節學生應該習得的重要內容,直到下課已久都還欲罷不能。

綜合活動

  1. 學生表現:反應熱烈,上課專心,表現傑出,令人佩服;你們有很多可供台灣學生參考的地方(請試說看看)
  2. 復習並強化所學:本節目標包括認識弘一,請試著兩人一組互相向對方描述你所知道的弘一;以及弘一給我們的啟示,請再次向你們組員表達你的欣賞;請一起告訴我該課的文體;特色。
  3. 有空可觀賞一下弘一的傳記電影,,高興有此機會與你同行…
  4. 準備了各位的姓名卡做為紀念…

說明:

  1. 易老師的最後面我認為是較為可惜的地方,原因我在解讀時已稍做說明。不要像一條直線一樣的從頭進行到最後,要留有複習和增強所學的時間。
  2. 準備活動時你告訴學生的你準備做什麼?怎麼做?到綜合活動時你再告知學生已經做了什麼,並且試著複習增強。前後是連貫的。
  3. 綜合活動的第一個小活動是評估學生表現,你在最前面說要了解大陸學生,綜合就必須對此有所表示…最重要的是贊許學生的表現…
  4. 本節的單元訂為認識弘一和探究內容,那麼你在發展活動時就必須針對目標設計相關的活動;不會也不應脫離這目標,在設計活動時你就有了一個方向,而不會雜亂無章了。而綜合活動就必須針對此有所提醒,有所測試,有所增強…準備,發展,綜合是一致的。
  5. 最後在綜合活動可以指定一下增強及衍伸本節所學的作業,並感恩有機會與學生共處一節(準備活動有提到"榮幸共處")
  6. 真要贈送小禮物,最好人人有獎,理由在解讀時已做說明。
  7. 準備活動和綜合活動大概各需幾分鐘的時間。依你實際演練過的時間來估算。
  8. 所有活動都應事先過過,並且檢核說明是否清楚?器具準備狀況?有無增強活動?活動間的銜接等等
  9.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我們把參觀易老師的教學紀錄稍為轉一下就變成了教學計畫了。而且還是很實用又有效的計畫,因為它已經實際教學過了。
  10. 你認為這樣的教學模組對教學計畫以及老師的教學是加分呢還是減分呢?
  11. 擬好計畫之後,每個活動你都可以再精緻再細膩。也可以成為和已和人溝通的工具,因為執行的細節都可以寫到讓別人看得懂。
  12. 此計畫執行過後,你只要將優缺註記在上面,就可以成為下次教學再精進的工具了。或許某個活動你覺得不適宜,例如"藝術的生活"活動中讚美組員的部分,沒關係,你覺得不適宜,那麼勉強執行起來會怪怪的,所以你就把它剔除掉,換上你認為合適的活動就可以了。或者說某活動之後,你認為應再加上一個舒緩心境的活動,那就加上吧。但增刪後,還是一樣,要親自過過,直到有把握為止。
  13. 注意到流程的系統了嗎?準備活動告知準備做什麼,怎麼做;發展活動照著去做;綜合活動告知己做什麼,再評估加強成效。
  14. 這樣的教學計畫對教學的精進有沒有幫助呢?
  15. 不要光看,每個環節都應該親自過過看,例如開場白部分,例如上課儀式部份,例如分組競賽的說明部分,例如最後的綜合活動的三個小活動,懂跟會是兩種不同的能力。

註:交流時的教學,就只是一節課,而且就必須完整呈現教學型態,加上與學生不熟,因此只能設計成老師為主的教學。易老師的做法,嗯,值得欽佩了。那如果我是國文教師的話呢?嗯,或許是表演吧,用話劇,歌仔戲,黃梅調或者相聲等把它演出來,或者把它攝錄成微電影,由同學們設計劇本,服裝,配樂等等,呈現當時的時空及時人的生活和想法等,然後再進行深入討論,例如我就很想知道學生如何解讀弘一的出家?很想知道他們如何解說夏丏尊為何將題目定為"生活的藝術"?很想知道學生如何達成我的上述要求?也很想知道他們做出來的成果會是如何?六組,分兩次表演吧,每組十分鐘,並接受別組的評分和提問,一定很有趣吧!教材只能用講的?誰說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重教;教學計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