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杉樹林之整體省思:
優點部分:
一。教學部份:整節課的教學嚴謹緊湊,節奏快速,流程順暢,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機會也必須有所表現。整節課以學生為主角,學生在提問下能完整說出課文的結構;且能分工詮釋課文內容及對內容的想法;再由老師來強調重點。其分組快速且有效。老師的準備充實且紮實,補充教材的部分能適時出現,加深印象;課文內容的解讀,其流程前後一致,沒有出現任何差錯。整節課首尾一貫,由總起總結始;最後又回到總起和總結。總之,是一節相當值得參考和探究的教學。
二。班級經營部分:班級經營也是井然有序,從頭到尾學生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各項活動-分組,解讀等-井井有條,上課的坐姿,舉手的方式,物品的置放等都有規定要安排。
小瑕疵的部份:
一。剛開頭誦讀讀課文名稱後,老師問及想到由名稱想到什麼問題,學生提了兩個問題,後面卻沒有加以處理。事實上,最後己有能力處理,如能注意及此,爾後類似的課文名稱的連想更會受到學生的注意和重視。(因為此為教學模式之一,也就是新課都有此一問。)
二。用隱約且間接的方式來暗示狀況:(上課儀式中的"各位老師好";下課儀式中的"各位老師再見"。)事實上如果能在上課儀式說,老師簡略提及此節碰到的海外教師來此參觀,藉此交流互動;綜合活動中提及小朋友表現優秀,請旁觀老師予以鼓勵,即能有效解決此種狀況。
三。雖然首尾連貫,但卻是用間接且隱約的方式來達成的。(總起總結的最後唸誦)如若最後唸誦時能提及此為總起,順便要學生解決前此提到的課文名稱的連想問題,接著要學生讀出總結,並要學生相互交流作者為何做此總結,而不是出諸於間接且隱約的方式是否更好?
較大的問題部份:
一。活動結束時並沒有進行檢核復習及增強的動作:該節主要有兩個主要活動,包括課文的結構分析,以及學生分組分段解讀課文內容,各個活動完成後-含結構分析及學生分組分段解讀課文內容-,就應該要進行檢核復習及增強的動作;費時不多,費力不大,但對學習成效有相當的助益和加強的作用在。也能立即知曉學習狀況。
二。沒有綜合活動:也因此整節的教學成效就受到了侷限,就變成了有點難以確定了。我一直認為綜合活動極為重要,因為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沒有檢核無法確定;加上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沒有增強,學習成效必定受到影響。加上此節有外來客的參觀,最少應該致意一下,很可惜的是這麼棒的一節教學,就這樣草草結束,似乎有虎頭蛇尾,意猶未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