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教學的困擾
在我們解讀教學並進行檢討之時,有兩個概念非常重要,其一是我們解讀的教學其實已經成為過去了,它不會再重現了,它的好壞優缺已經與它無關了,所以我們的重點絕對不會放在它的好壞優缺上面,重點在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獲得什麼?其二是那個教學的老師已經完成他的任務了,他已經盡心盡力的盡他所能的把教學做到最好了,我們對他只有感激,只有佩服;感謝他讓我們從他身上學到這麼多的東西,佩服他能把教學教到這樣的狀況,供我們學習和參考。在討論教學時,這個老師和這個教學必須分開來,老師這個人絕對是好的是我們感激和佩服的;但教學是可以看得到聽得到的行為,我們討論的是這個看得到聽得到的行為,這個行為是有目標有方向的,是有任務要達成的,因為看得到聽得到,所以我們就可據以討論它有沒有達成目標,有沒有達成任務了。這樣的概念不能達成共識,對不起,我們的討論就無法進行了,因為我們必須時時考慮到這樣說會不會對那個教學者產生什麼什麼,造成什麼什麼,那還能討論嗎?
我在帶實習時,針對實小老師的教學進行討論時就曾碰到這個棘手的問題。現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堆的教學,我一直認為針對實際教學進行討論,對教學幫助最大,舉個例子來說,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談教學模組,也就是一節課從上課鈴響一直到下課鈴響的整個架構,準備活動應該做什麼?發展活動應注意什麼?綜合活動應該做什麼?我的模組是從實務經驗中慢慢建立慢慢修正終於完成的,所以當然可以也應該用在實際教學上,但是我這樣講,老師們不見得聽得懂,因為沒有實際教學做為範例。可是有了網路上的教學影片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舉的實例很多了。網路上的教學影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可以重復的針對著教學的某個部份進行深入的解讀-描述事實,論斷得失-,這個深入甚至可以用秒來做單位,所以呢?沒有公開討論的影片,不見得就沒人解讀,只是你沒看到或不讓你看到而已。也因此在網路時代,老師們要注意的不是教學要不要上傳,而是要更注意教學的效能。
我認為敢上傳的影片都不會太差(太差的教學敢上傳嗎?),但只要是人為的,難免會有疏漏,以致出現一些小瑕疵(我說人家說得煞有介事,自己實際教學呢?我想我的學生或者旁人看來也一定有諸多缺失吧,所以呢?所以我一直有改善的空間,也一直有可以努力的目標,也就可能一直在進步當中了,對嗎?感謝我自己還有一些可據以改善的缺失。)疏漏補全,瑕疵改善,專業就這樣的雖然有些緩慢但是自然的在成長當中了。以陳老師的教學來說,我在前面分段指出的問題其實都很小很容易解決(我指出的問題是不是就是問題?那是可以討論的,我會不會因為經驗不足學養太差而說法有待商榷,那是非常可能的,也是我隨時都在準備接受別人的質疑的主因。)例如,每個活動結束前都應進行評估復習增強;學生的活動,之前要構思清楚,然後才能清楚說明,並據以評估學生了解狀況,一旦開始活動,老師就應放手讓學生自行運作,不要再插話再干擾;要留五到八分鐘以評述學生該節表現,並評估復習增強該節的學習成果。你再把陳老師的教學從頭到尾順一遍,加入這三個改進建議後,它是不是更順更合理更有效了呢?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容我請教:討論有小缺失的教學跟沒缺失的教學,那一種收穫較多?你知道嗎?沒缺失的教學你只能學習只能模仿只能佩服只能尊敬,人家做得那麼順看起來那麼不顯眼,所以呢?我們反而印象不深。有小缺失的教學,反而印象深刻,你可能會想有經驗的老師都如此了,我們可能更容易犯此缺失,所以更容易提高警覺,舉個例子,陳老師的指導下練習進行得非常順暢非常有效,請問你印象深刻嗎?很可能就只是這樣看過去而已吧。對嗎?
附記:還在職時,每年都會帶學生到實小參觀為師培生準備的教學觀摩。實小因為此任務,所以老師的教學實力都不低(要不然你怎麼敢到實小去?單單想到你在教學時,旁邊圍觀著數百名的參觀者,這些人除師培生外,包括該校沒課的同仁,包括師院教授,還有三台攝影機會將你的教學實況攝錄下來,供師培教授放映來做為指導師培生的教材,你還會想到實小去嗎?)參觀時,我大概都是站著的,這樣可以看得比較全面也比較清楚,我每每從觀摩中學到許多,所學的理論往往因老師的一個動作而有了領悟或有所體會。較後期會解讀教學後,發現實小老師畏懼寫教學計畫,而且無法解讀出教學的小瑕疵(換句話說,今年的小瑕疵,數年後該師重輪到觀摩時,還是會出現。這就表示了個人無法看出自己的缺失-否則你不會在如此盛大的集會人,再犯同樣的缺失-;而實小雖然有相互觀摩的機會,但或因無人能看出,或者有人看出了,但因故沒告知你。不管是何者,都表示我們的師培或教師文化有問題。對嗎?)那種小瑕疵,在我看來是很容易解決的,只要有人點一下,自己就可以輕易調修過來了。所以呢?所以我就很好心的在徵求兩位當事者同意之下,將我們的記錄傳送給他自己參閱,實際上我已經將缺點淡化弱化了,把優點強化濃化了,而且,此事除我和他們外,無人知曉。可是老師的反應令我措手不及,目瞪口呆。我和他們沒有任何利害關係,整件事情也很簡單,我的想法也很單純,你把小瑕疵調修過來,然後就更專業了,不是嗎?可是老師的反應卻宛如我是在惡意攻擊污衊侮辱他們…,從此我不敢再如此熱心如此好心了。問題是我們在檢討時,還是會提到會說到你的小瑕疵,以及改進的做法,只是不會告訴你…後來有兩次,實小的研究處要求我給予新來的擔任教學觀摩的老師一些建議,因為這兩位老師再三的要求…我竟然那麼儍,在研究處的苦苦要求下,竟然又將記有淡化弱化的小瑕疵的參觀記錄傳給研究處轉傳兩位當事者,結果呢?反應同樣激烈,同樣負面…從此,從此我不敢有類似的魯莽想法。網路上解讀老師的教學,對老師們應該會有幫助吧?但是當事者的反應…我不確定…。這也是我在解讀時一直忐忑難安,一直怕當事者往負面想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