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教學計畫看國文教學

#教材教法

容我隱名去姓的引用網路上的一篇計畫,再來看看我們的國文教學。敢且願將自己的教學計畫上傳者,應該是對自己有信心,對教育有熱誠,且心胸寬廣才會樂於分享他們的心得和經驗。所以我們對之只有感激和佩服,但在討論時卻又不能不有所依據。該計畫依據"三民版"《高中國文》第五冊,第三課,篇名為"出師表"。

一、引言 (20分鐘,powerpoint 配合講述法)

→諸葛亮檔案介紹

 

二、題解(15分鐘,觀賞法和講述法)

(一)觀賞三民書局光碟動畫。

(二)補充說明

1.〈出師表〉有前後之分,本文為〈前出師表〉。

2.出處:選自《昭明文選》,並據《三國志.諸葛亮傳》等校改。

3.體裁:形式為應用文,內容屬論說文。

4.背景:劉備崩後,後主對恢復中原未具信心,又受到宮中小人蒙蔽,時有以國君身份發號施令, 影響司法公正,故諸葛亮於北伐前特別呈上此表,一面報告軍政人事安排,一面剴切勸諫後主,老臣之忠愛,透紙而出。

5.主旨在篇腹:「親賢臣、遠小人」。

6.使用並列法,為「直言」類奏議(〈陳情表〉為婉言類)。

7.評論:

A.文中稱「先帝」十三次,既顯示先帝對自身的寵遇和託付,又藉先帝遺訓,使後主益增警惕。

B.  本文有兩項特色,一是「層次分明、結構嚴謹」,二是「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C.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

D.三大抒情名作:〈出師表〉、〈陳情表〉、〈祭十二郎文〉。

 

三、正文(15分鐘,講述法)

(一)分析天下大勢,力勸後主應廣納諫言。

1.修辭法:鑲嵌(危急「存」亡之秋)、轉品(「恢弘」志士之氣、妄自「菲薄」)、排比(侍衛之臣……亡身於外)。

2.崩殂:同義複詞。

3.引喻失義:引用公孫述、劉璋據守益州都遭失敗的例子,作為蜀漢不能恢復進取的證據。     

。第一節完。

我在上文貼了一個網址請大家比對看看我的說詞,這兒則是引用一則教學計畫,然後也請你比對看看我的說法:

"國內國文老師習用的講述法是老師蒐集了所有重要的資料或訊息;然後透過我說你聽的方式,從上課鐘響一直講到下課鐘響,中間極少提問,上課中間幾乎沒有師生間的互動,更沒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學生也沒有發言提問的機會。這教學中有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嗎?沒有!有讓學生提問嗎?沒有!…老師認真嗎?很認真!老師盡責嗎?很盡責!老師辛苦嗎?很辛苦!但學習成效呢?…這種教法老師辛苦,學生痛苦,而且成效不彰。…"你同意上述說法嗎?假設你是學生,請問這種課是不是只要你背背背然後當假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教學專業成長坊 的頭像
    教學專業成長坊

    c410606的部落格

    教學專業成長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